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云南候鸟扫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9日09:42  生活新报

  

云南候鸟扫描

  动物资源丰富的大山包,每年都能吸引上千只黑颈鹤来此越冬

  

  本版图片 孔德军 供图

  从贝加尔湖到昆明,红嘴鸥的越冬之路几乎穿越了整个中国。这仅仅是候鸟们通往云南过冬的千百条迁徙路线中的一条。若有人将候鸟们的迁徙路线用画线的方式在地图上标记出来,云南恐怕会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放射状线条层层包裹起来。就连科学家也不清楚,云南这块红土高原何时成了候鸟们过冬的“伊甸园”。身处南方的人们,很难体会候鸟年复一年逃离北国风雪所饱含的辛酸和艰险。但值得庆幸的是,成千上万的候鸟在越冬时选择了飞往云南,这让我们至少拥有和候鸟擦肩而过的缘分。

  远离人群的黑颈鹤

  一到11月,陈光会就习惯性地抬头注视着天空,只要看到人字形状的阴影划过天空,陈光会知道他的工作即将开始。在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陈光会和其他5位当地村名担任着特殊的使命——护鹤员。在陈光会看来,黑颈鹤是一种优雅的生物,因为它们有翅膀,从古至今都承载着人们无法企及的飞行梦想。

  作为地球上最晚发现的鹤种,黑颈鹤至今还保持着神秘的色彩。1876年,俄国探险家普热尔瓦尔斯基在中国青海湖发现了黑颈鹤的存在。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科学家们对黑颈鹤进行了跟踪研究,然而这种行踪飘忽的大鸟似乎故意躲避人类的追踪。到目前为止,人们仅仅知道黑颈鹤夏季在西藏地区繁殖,冬季迁至云贵越冬,少数还飞越喜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去年,昆明科学家们才利用卫星定位首次探明了黑颈鹤的迁徙路线,研究人员将卫星发射器绑在黑颈鹤背上,利用卫星接收黑颈鹤所在位点的数据,然后采用GIS技术对结果进行处理分析。草海(贵州)→大山包(云南)→大凉山(四川)→邛崃山(四川)→若尔盖湿地(四川、青海和甘肃的交界),这条迁徙路线成为了黑颈鹤研究以来最重要的里程碑。

  黑颈鹤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高原鹤类。这种大鸟具有极其稳定的配偶关系,如果一只雌鸟不幸死去,和它为伴的雄鸟将久久不肯离去,甚至为其而亡。昆明动物研究所孔德军博士告诉记者,黑颈鹤总在“高处不胜寒”的云贵藏生活、迁飞,与世无争。但由于高原生活条件严酷,气候变化大,冬天积雪多,食物短缺,加之幼鹤成活率低,因此,黑颈鹤的种群数量十分稀少。除此之外,人类活动的范围增大,迫使黑颈鹤向更高海拔地区转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少。“目前,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占种群数量的1/6,达到1000多只,虽然黑颈鹤的数量逐年增加,却依然没有摆脱濒危的状态。”

  据说,很久以前黑颈鹤在大山包定居过,然而当人类来到大山包后,这种性格孤傲的鸟类不得不离开寻找更加广阔的土地。“黑颈鹤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特别是在繁殖期,它们会划定数十平米的范围作为自己的育儿领地,因此黑颈鹤每年夏天会飞到偏僻的无人区产卵育儿。”孔德军说,多数候鸟并非天生喜爱奔波,只不过由于生存所逼,它们不得不来回于南北之间,黑颈鹤就是这样。

  事实上,黑颈鹤和人类的摩擦很早前就已经存在,在云南,人们也试图寻找一种和谐的方式与黑颈鹤相处。云南藏区流传着一个故事:过去,黑颈鹤常常到青稞地中寻觅青稞种子,吃掉藏民们的庄稼,人们对黑颈鹤破坏庄稼的行为又气又无奈,最终只得用下扣子的方法捕捉黑颈鹤。后来,人与黑颈鹤结为兄弟,他们相约,黑颈鹤不再糟蹋庄稼,发誓不再以青稞为食;人类发誓不再捕捉黑颈鹤,并将自己头上的三根头发赠给黑颈鹤让它装点,以证明它与人类的亲情关系,从此黑颈鹤头上就有了三根头发。说也奇怪,黑颈鹤一直以来都是不易与人接近的鸟类,但是它们却和穿着藏装的藏民很亲近。一般外地游客只要靠近鹤群50米左右就会惊动它们,而藏民却可以在鹤群周围随意走动。

  [1]

  

  

  候鸟过冬的“伊甸园”

  海拔3568米,面积3434公顷,在这里栖息的候鸟有3万多只,种类达30多种。关于纳帕海的所有信息,似乎都是由3打头的。也许这仅仅是种巧合,但对于候鸟们来说,纳帕海毫无疑问是它们最理想的越冬地。

  每年12月,整个纳帕海自然保护区被薄薄的一层积雪覆盖着,湖面已经凝结成冰。按理说,纳帕海也应该进入休眠期了,但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时的纳帕海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空中、湖面或是草甸上,从世界各地飞来的候鸟三五成群地聚集在这里,简直就是鸟类的冬季派对。

  从地理位置上看,纳帕海位于横断山系的核心部位,长江上游、植物多样性三大中心之一的生物地理区域核心部位,与青藏高原相连,形成高原淡水湖泊沼泽湿地与周围的森林植被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同云南其他湿地一样,纳帕海湿地孤立而分散,湿地之间没有水道相通,因而造就了丰富的生物特有现象。一方面,纳帕海湿地可以调节冰雪融水、地表径流和河流水量,控制土壤侵蚀,对长江下游水位和水量均衡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纳帕海为动植物群落提供复杂而完备的特殊生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由于其兼有水体和陆地双重特征,为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栖息繁衍地。

  “目前长期栖息在纳帕海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黑颈鹤、黑鹳、白尾海雕和金雕等五种之多。即便是在世界范围,同一地点集中如此多的珍稀鸟类也十分罕见。”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伍和启介绍,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灰鹤、大白鹭、高山秃鹫、斑头雁等共计三十多种鸟类已经成了纳帕海的永久主人,所有鸟类已经突破三万多只。

  在纳帕海东山之上,坐落着中甸古寺——衮饮寺的遗址。每年冬季,这座沧桑的古刹与纳帕海欣欣向荣的景象显得格格不入。不过,衮饮寺并不孤单,冷清落寞的环境适合招待一些性格孤僻的旅客,比如白尾海雕就爱藏匿在这里。和其他候鸟一样,白尾海雕在入冬后抵达纳帕海。这种相貌英俊的猛禽却不大受其他候鸟的待见,所以只能落脚在偏僻的古刹。平日里,白尾海雕显得懒散,蹲立不动达几个小时,飞行时振翅也十分缓慢。不过一旦捕食,白尾海雕立刻展现出矫健的身手,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都对它的胃口。有时候,白尾海雕甚至从水獭或金雕口中抢夺食物,当然这需要承担风险,一不小心就会因此丧命。和其他猛禽相比,白尾海雕的鸣叫声十分特别,似小狗或黑啄木鸟的叫声,连纳帕海周边的村民们都常常感到好奇,为什么天空中会传来狗吠声?

  最近研究发现,来纳帕海越冬的候鸟数量呈现出了有趣的变化。“在整个冬季,纳帕海的候鸟数量呈现出了U形变化,这个发现将更有利于今后的保护工作。”纳帕海自然保护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变化,是因为越冬早期和后期是候鸟南迁北徙的高峰期,纳帕海成为众多南迁北徙鸟类的觅食地和中途停靠站,早期经过夏季雨季降水,纳帕海湿地水体较为充沛、食物也丰富,相对良好的环境利于水鸟的觅食和栖息。故在此时期,水鸟对湿地的选择性较高,种群和数量也随之达到一个顶峰;到了越冬中期,大量水鸟的高频率觅食加上持续干旱造成湿地面积减少,栖息环境越来越恶化,食物越来越匮乏,生存也变得异常艰难,这时期湿地内的生态资源已不能满足水鸟的觅食和栖息需要,部分水鸟不得不迁离纳帕海,导致了越冬中期水鸟数量达到最低;进入越冬后期,由于自然及人为补水,保护区内水量有所恢复,湿地内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得到一定的恢复和补充,适度改善了候鸟们的觅食及生存条件,加上一些候鸟的迁徙过境,保护区内水鸟的种群和数量有所回升。

  

  

  

  最神秘的鸟也来作客

  当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风席卷大地时,年长的红嘴鸥用叫声提醒后辈们——该启程了。从俄罗斯贝加尔湖启程,在蒙古的赛音山达稍事停留后,最终落脚温暖的昆明。每年冬季,红嘴鸥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遵循着同一条线路,不辞辛劳地在南北纬度之间飞翔。对于昆明这座越冬城市来说,红嘴鸥似乎是在讲述着关于承诺的故事——归来的承诺。

  西伯利亚红嘴鸥无疑是昆明的骄傲,然而在这种荣耀背后却隐藏着一丝凄凉:除了红嘴鸥以外,四季如春的昆明很难再找到其他过冬的候鸟。实际上,在滇池被污染之前,昆明曾经是众多候鸟云集的天堂。法国人在云南采到了很多候鸟标本,包括灰鹤、黑颈鹤等都是来自滇池流域。但是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围海造田以后,候鸟们逐渐抛弃了这个越冬地,剩下的只有红嘴鸥。好在,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昆明市鸟类协会理事长王紫江说,随着滇池环境的改善,昆明地区的鸟类呈现出不断增加的可喜现象,一些曾经没见过的鸟,也开始在昆明出现了。就在去年,昆明首次出现了白头鹎(bēi)、丝光椋(liáng)鸟、三趾鸥3种新鸟,其中后两种是候鸟。2009年昆明鸟类协会对滇池展开的鸟类调查显示,滇池周边的鸟类已达到了126种。滇池流域不仅是一些越冬候鸟的栖息地,还是一些候鸟的通道和过境驿站,每年都有众多的候鸟经由此迁徙,这也丰富了昆明地区的鸟类种群。

  不过最让王紫江兴奋的是,在云南哀牢山发现了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虎斑鳽(yán)。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人们再也没有发现这种鸟的踪迹,因此有“海南虎斑鳽已灭绝”之说。在看到海南虎斑鳽之前,王紫江根本不相信自己会在有生之年见到这种近乎灭绝的鸟类。2008年,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300~2400米的山坡上,当地的工作人员在为野生鸟上环志时,一只非常奇特的鸟意外地撞进科考人员事先准备好的大网中,只见鸟的背部长着褐灰色羽毛,胸脯和颈部有白色花点,长长的脚干,尖尖的嘴,眼睛特别大,看上去甚至有些滑稽。“这就是海南虎斑鳽!”王紫江说,早在2006年,云南南涧县就首次发现它的身影,2007年在云南新平县又发现海南虎斑鳽出没,加上在哀牢山第三次发现它,这是三年内连续第三次发现其在云南的分布了,从而可以断定云南已经成为了海南虎斑鳽新的栖息地。

  更主要的是,在哀牢山发现海南虎斑鳽为这种存世量极少的鸟类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线索。王紫江说,原来发现海南虎斑鳽的地方是在海南、浙江、广东等低海拔的地区,但此次却发现其生活在高海拔地区,说明海南虎斑鳽的地理分布正在发生转变。事实上,海南虎斑鳽并不是传统定义上的候鸟,其一般固定生活在同一区域,但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海南虎斑鳽成为候鸟也不是没有可能。王紫江说,候鸟和留鸟之间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同一鸟种,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在不同的地区甚至在同一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居留类型。“决定一个鸟种在一地的居留类型的因素有当地气候、食物状况、生境等。像黑卷尾,在中国南部的海南、云南等地为留鸟,而在长江流域和华北则为夏候鸟,而在欧洲则为漂鸟。也就是说,海南虎斑鳽很可能正在经历这一分化过程,并且选择了云南作为新生活的开始。”

  就在几天前,昆明动物所的吴飞博士通过对哀牢山的鸟类研究还有了新的突破。他发现尽管哀牢山并不是很大,但鸟类组成的空间异质性极高。而且他还发现,低海拔地区鸟类组成的空间异质性要比高海拔地区高,这些结果表明设计山区保护区时,不能仅仅保护位于山顶部的成熟林,还要考虑到保护不同海拔带以及坡向的植被。“考虑到低海拔带鸟类组成的空间异质性要比高海拔地区高,低海拔带的保护区面积应当比高海拔带保护区面积大。”吴飞说。

  百鸟吊凤——不只是传说

  追随了一辈子候鸟的王紫江看过许多神奇的景象,但让他永生难忘的,却是在大理州洱源县西20公里外的云岭余脉罗坪山上看到的“百鸟吊凤”。

  与其把“百鸟吊凤”当成凄美的传说,不如说这是一场野蛮的杀戮。王紫江说,每逢秋季夜黑,茫茫大雾从山脚向山岭弥漫时,这里就会出现神奇的鸟吊现象:成千上万的鸟云集而来,飞撞向早就准备好的篝火。候鸟们像着了魔似的向火光飞去,一些性子急的幼鸟看见火光就拼命扑上去,当即自焚身亡。一些身体矫健、经验丰富的成鸟则久久在上空盘旋,不肯轻易接近火堆,但最终由于体力不支还是摔落下来。当地的传说是,百鸟之王凤凰就是在此死去,所以每逢特定日期,百鸟必来此凭吊,这就是“百鸟吊凤”。传说很凄美,但对于成千上万的候鸟来说却是无比的残酷,一夜之间,上千只候鸟就这样死于非命。而在云南,至少有30个地方出现过这样的“奇观”,人们也把这些地方称之为鸟吊山。

  揭开传说的神秘面纱,王紫江发现,“百鸟吊凤”实际上是候鸟迁徙途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南来北往的候鸟受到云南特殊地形的影响,高山的阻隔使得原来的宽面迁徙变成窄面迁徙,沿着山体的一侧聚集。加上云南秋季常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北部湾东南季风的影响,含水量较大的气流进入云南遇到山体,气流抬升就形成了雾。迁徙中的鸟群遇到大雾,因看不清地面目标而降低飞行高度,沿着附近的地槽飞行。”王紫江说,有些捕鸟人就在地槽垭口处点火捕鸟,鸟类一旦遇到光亮就趋光而至,形成了“百鸟吊凤”的奇观。

  直到现在,偶尔还会出现村民利用火光捕鸟的情况。不过在王紫江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地方林业部门参与到了候鸟迁徙的保护中,大规模的“百鸟吊凤”现象已经完全被杜绝。不仅如此,人们利用这一现象还大面积开展了鸟类环志工作。“研究员在鸟的繁殖地、越冬地或迁徙途中停歇地点捕捉鸟类,将带有通信地址和编号的特殊金属环或脚旗固定在鸟的小腿上,然后将候鸟放飞,等待在其他地点观察或捕捉到,而鸟吊山就是回收环志最好的地方。”王紫江说,通过环志回收而获得的资料可以详细了解鸟类迁徙的重要信息,如候鸟的越冬区、繁殖区和中途停歇地、迁徙路线与距离、迁徙时间表及气候条件的影响等等。

  正是通过鸟类环志,王紫江基本上摸清了云南候鸟的底细。“在我国,鸟类有1300种左右,其中候鸟大约占了一半。这其中,超过40%的候鸟种类在西部迁徙路线上已经被记录,而云南正是候鸟西部迁徙路线最重要的通道。”王紫江说,到目前为止,在云南环志的候鸟有253种,超过我国候鸟种类的40%,占到云南鸟类总数的1/3。这些候鸟大部分是林灌候鸟,喜欢住在山体中的森林中,只有少数候鸟是涉禽类,生活在浅水、湿地等环境。云南之所以吸引着如此多的候鸟越冬,实际上和其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研究员发现,云南虽然是一个内陆省份,但从滇中沿东南向到太平洋最近只有八百公里的距离,从滇西沿西南向到印度洋也只有差不多八九百公里的距离。这对于很多水禽候鸟来说,只需要一两天的旅程就可以到达,所以才有众多南北迁徙的候鸟选择从云南过境。

  事实上,人们对候鸟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每年,世界上有几十亿只候鸟跨越多国边界迁徙,在迁移过程中不仅要克服长途飞行的劳累,还要克服大自然的严峻挑战。如何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保存体力?如何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躲避天敌?如何在失去方向时重新定位……我们对这些几乎一无所知,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祝福这些勇士在迁徙途中一路平安。

  本报记者 袁野

  部分候鸟一览

  

云南候鸟扫描

  海南虎斑鳽

  

云南候鸟扫描

  绿头鸭

  

云南候鸟扫描

  赤麻鸭

  

云南候鸟扫描

  黑鹳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