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方提议六方会谈紧急磋商 韩拒绝谈判坚持莽撞外交?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9日12:50  新闻晚报

  中国发动频繁斡旋

  ■26日 杨洁篪分别与朝韩美三方交换意见

  11月26日,外交部长杨洁篪会见朝鲜驻华大使池在龙,并分别与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金星焕、美国国务卿克林顿通电话。杨洁篪表示,各方应共同努力,尽早重启六方会谈,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朝、韩、美表示重视中方立场,愿与中方保持沟通。

  ■27日 杨洁篪与俄日外长通电话

  11月27日,外交部长杨洁篪分别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日本外相前原诚司通电话。杨洁篪表示,希望有关各方以理性务实的态度,为重启六方会谈积极创造条件。拉夫罗夫表示,俄方愿为重启六方会谈创造条件。前原表示,日方愿与中方共同维护半岛和平稳定,推动半岛无核化进程。

  ■27日 戴秉国访韩见韩国外长

  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27日下午抵达首尔对进行访问。当晚,戴秉国与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金星焕就当前半岛形势交换了意见。

  ■28日 戴秉国会见韩国总统

  李明博28日上午在青瓦台会见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特使身份到访的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李明博表示,希望中国以公正负责任的态度处理朝鲜半岛问题。戴秉国表示中国会为韩朝和平积极努力。

  ■28日 戴秉国与希拉里通电话

  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28日晚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通电话。戴秉国强调,中方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是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克林顿表示,美中两国在维护朝鲜半岛稳定问题上拥有共同利益,相互合作至关重要。美方愿意同中方共同努力,保持半岛局势和平稳定。

  ■30日 朝鲜议长将正式访问中国

  据新华社报道,朝鲜最高人民会议议长崔泰福,将于11月30日到12月4日到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近期 戴秉国或访问朝鲜

  据韩联社消息,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或以特使身份于近期访问朝鲜。据报道,戴秉国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长王家瑞被认为是对朝特使有力人选,不过戴秉国可能性更大。

  分析指出,重要的是中国即将派遣的特使能否会见朝鲜国防委员长金正日,据此安排访朝日程。按原定计划,戴秉国先要访问朝鲜,但由于中朝双方时间不符,改变行程,决定先访问韩国。

  中方:紧急磋商不意味重启会谈

  □晚报记者 陆靖 综合报道

  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武大伟11月28日在北京宣布,中方建议在12月上旬举行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团长紧急磋商。

  武大伟说,为妥善应对朝鲜半岛局势,根据2005年9月19日达成的《六方会谈共同声明》,中方经慎重研究,建议于12月上旬在北京举行六方会谈团长紧急磋商,就当前各方关切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

  武大伟表示,朝鲜半岛局势近来出现一系列复杂因素。国际社会特别是六方会谈成员对此均深感关切。中方认为,肩负着全面落实9·19共同声明重任的六方会谈团长有必要就这些重大问题交换意见,为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缓和东北亚紧张局势作出应有的贡献。

  武大伟指出,六方会谈为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日重启六方会谈是中方的一贯立场。中方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

  这次磋商虽然不意味着重启六方会谈,但我们希望它能有助于为重启六方会谈创造条件。外交部当天举行紧急记者会,武大伟在记者会上向中外记者宣布了这一消息。

  美国:正咨询日韩意见

  对于中国提议召开六方会谈团长紧急磋商,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周日回应指出,目前正咨询日本和韩国的意见。但发言人强调,六方会谈不能取代朝鲜遵守其义务的行动,因此,美方促请中方敦促朝鲜抑制其挑衅行为,并作出维护和平与稳定的行为。

  日本:内阁表述不一

  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在周五的记者会上,也提到六方会谈。前原诚司说:“目前对话条件尚未具备,我们不会为了对话而对话,这是日美韩的共识,朝鲜的挑衅行为继续下去,他们希望重启六方会谈,我认为只会事与愿违”。而日本官房副长官福山哲郎的表态更为慎重,他强调:“将与韩国、美国密切合作慎重应对。 ”日本政府消息人士指出六方会谈讨论的是朝核问题,对为讨论炮击问题而举行团长磋商提出了质疑。外务省人士认为,如果此时同意对话,“有可能向朝鲜发出错误讯号”。菅直人25日称朝方 “可能是为了把美国等其他国家拉回谈判桌”,对尽早重启六方会谈表示了否定看法。

  李明博今晨发表强硬讲话

  今后朝鲜挑衅将付代价

  □晚报记者 陆靖

  韩国总统李明博29日上午在青瓦台发表《关于延坪岛炮击挑衅的总统谈话》,称朝鲜“毫无人道”地炮击延坪岛,导致韩国4人死亡并且引发全球不满。他表示,今后朝鲜发起挑衅时将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分析人士指出,炮击事件以来,李明博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在今晨的全国电视讲话中,李明博用词显得颇为强硬。

  李明博说,攻击平民是战时也被严格禁止的反人伦犯罪行为。他还说:“我们现在意识到,任何更多的忍耐只会引来更大的挑衅,很难期待朝鲜会自行放弃‘军事冒险主义’并‘弃核’。”他还再次提到朝鲜之前的核试爆,并且谴责朝鲜是“天安”号事件的始作俑者。

  李明博还说,政府将按计划大力推行国防改革,组建强有力的军队。只有拿出勇气克服任何威胁和挑衅,才能赢来真正的和平。他强调,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挑衅,政府都将严密守护西海(即黄海)五岛。

  李明博对韩国军部的早期应对问题表达遗憾和歉意,表示未能守护国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此深感责任重大。同时,李明博承诺为延坪岛居民制定综合对策。他还说,韩国国民面对延坪岛事件团结一致,朝鲜采取的任何分裂民意的行为都不会见效。

  李明博:讨论六方会谈“不是时候”

  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周日会晤了韩国总统李明博,中方表示将致力阻止半岛局势恶化,不过李明博表示,现在不是讨论六方会谈的时机。

  戴秉国周日上午与韩国总统李明博在青瓦台会晤。会后青瓦台宣传首席秘书官洪相杓表示,中方在会谈中表明希望与韩国加强战略沟通与合作,将大事化了,避免半岛局势恶化。

  洪相杓说:“中方表达了对韩国在延坪岛冲突中伤亡情况的慰问,而且中方也表示将致力于争取朝鲜与韩国的半岛和平,避免局势恶化。李明博则在会晤中指出,韩国已经一直隐忍,如果朝鲜再有进一步挑衅,他会给予强硬回应。 ”

  另外,据韩联社报导,中方曾在会晤过程提出重启六方会谈的问题,但双方并未就此深入讨论。李明博对戴秉国明确表示,“现在还不是时候”。

  李明博坚称,在朝鲜没有对天安舰事件道歉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六方会谈的韩国政府的立场。

  另据韩国媒体报道,为解决韩美自由贸易协定中双方的分歧,11月30日起两国将重启追加谈判。

  各方声音

  中方:紧急磋商不意味重启六方会谈

  美国:正咨询日韩意见

  韩国:现在不是讨论重启六方会谈时机

  日本:不会为了对话而对话

  专家称紧急磋商有望让冲突软着陆——

  任何负责任国家都不应拒绝磋商

  □晚报记者 朱静远

  采访对象:复旦大学韩国朝鲜研究中心主任 石源华教授

  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武大伟28日表示,中方建议12月上旬在北京举行六方会谈团长紧急磋商。虽然韩国和日本都表示将审慎考虑这一建议,但复旦大学韩国朝鲜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教授表示,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国家都没有理由拒绝紧急磋商的这一建议,这是让朝韩西海冲突进入软着陆轨道的唯一方法。

  打口水仗好过军事冲突

  复旦大学韩国朝鲜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教授认为,建议让六方重新坐下来谈判,这是中方对局势负责任的合适措施,“除非美朝能够自己坐下来谈判,否则这就是唯一的解决问题的举措,是不可取代的”。

  “六方会谈团长的紧急磋商可能会推动目前的紧张局势趋于缓和,”石源华说,“能够使得朝韩冲突进入软着陆轨道,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朝鲜和韩国应该抓住时机利用中方的建议,见势就收,哪怕坐下来打口水仗也好过现在。 ”

  磋商是中方的绝妙主张

  中美两国都认为,重启六方会谈是防止朝鲜半岛事态进一步恶化的最好方法,但目前可能还存在一些障碍,因此中方强调此次并非重启六方会谈,而是为重启作准备。石源华说,紧急磋商这一建议是中方的一项绝妙主张。

  拒绝磋商意味拒绝和平谈判

  韩国方面并未一口回绝紧急磋商的提议,但只是表示将“审慎”考虑中方提议。

  日本方面的回应与此类似。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则回应指出,目前正咨询日本和韩国的意见。

  石源华说,韩国和日本至少没有拒绝紧急磋商的建议,事实上,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国家都没有理由拒绝,否则就意味着拒绝和平对话,各国都应该对这一建议给予赞成。

  双方克制才能停止冲突

  李明博在与戴秉国的会晤中表示,韩国已经一直隐忍,如果朝鲜再有进一步挑衅,他会给予强硬回应。

  对此,韩国方面有声音认为,由于近几年韩国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总体而言都快速增长,李明博政府有些自我膨胀,认为有了美国的帮助就能一再对朝鲜显示自己的强硬。急功近利的李明博政府开启了一个莽撞的半岛时代。

  石源华认为,11月23日的朝韩炮击事件本身就是美韩长期军演的后果之一。韩方认为能够靠强硬手段让朝鲜屈服,但这种方法只会让冲突升级。

  西方国家希望中国能压制朝鲜的行动,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只有双方克制才能停止冲突,稳定局势,”石源华说,“美韩如果继续大规模军演,就很难使朝鲜听取劝说停止军事对抗。任何一方的军事对抗、报复,都会激化半岛的紧张局势。 ”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