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瞧瞧清末乡试都考啥(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02:02  华商网-华商报

  

瞧瞧清末乡试都考啥(图)

  西安文理学院退休教授蔡光澜解读牛兆濂当年的考卷 本报记者 邓小卫 摄

  

瞧瞧清末乡试都考啥(图)

  牛兆濂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在清末,关中大儒牛兆濂可谓誉满全国,更有“牛才子”之称。他也是陈忠实名著《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

  近日,其后代发现了“牛才子”在乡试中高中举人时的试卷,再现了这位大才子横溢的才华。

  揭秘“朱先生”:原型就是关中大儒牛兆濂

  小说中:

  他能卜会卦每次现身都事关重大

  在《白鹿原》中,颇具传奇色彩的“朱先生”虽出场不多,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每次“现身”都“事关重大”,自幼聪灵过人,十六岁考得秀才,二十二岁中了头名文举人。

  他大有圣人之风,能卜会卦,聪明绝顶,才高八斗,传道授业。

  白鹿原的乡民视他为怀仁义之心的“圣人”、知晓天机的“神”,他的种种事迹一再被众人神秘而热烈地传诵。

  此外,他赈灾济民、主持禁烟、规劝军阀刘镇华等事迹,又显示了他强烈的民族立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也说明他不仅是位儒雅的文士,更是一条有血性的汉子。

  现实中:

  他21岁中举人聚众讲学影响深远

  陈忠实说,《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就是清代关中大儒牛兆濂。牛兆濂字梦周,号蓝川。白鹿书院的原型就是牛兆濂主持的蓝田县的芸阁学舍。

  牛兆濂从小被称为神童,21岁乡试就高中举人。然而他为父亲守孝,没赴京会试,按清代科举制度应削去举人之名。陕西巡抚以孝廉奏请朝廷免于削名,且奏加“内阁中书”之衔,但他坚辞不受。后来,牛兆濂力倡儒学,并在蓝田芸阁学舍聚众讲学,影响深远。牛兆濂还是一名社会活动家,他赈灾救民、查禁鸦片、罢升允之兵,号召民众精诚团结,抵抗外侮,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的家国情怀。民国时期,他还编撰了《续修蓝田县志》等。

  揭秘“乡试”:填名字要从曾祖填至叔伯兄弟

  试卷:

  为防舞弊试卷要专人重抄后再改

  “我们准备筹备牛兆濂先生生平展,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牛先生。”牛兆濂的曾孙牛锐说,他们在整理、搜集资料时,发现了当时曾祖父考举人时的试卷,还有60余封家书。牛兆濂是蓝田县华胥镇新街村鸣鹤沟人,生于1876年,逝于1937年,是清末民初誉满三秦的饱学名儒、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昨日下午,记者见到了这份“陕西乡试硃卷”(光绪时期)。“科举考试时,为防止舞弊,考生写的试卷为墨卷,然后由专人来抄写试卷内容则为硃卷。硃卷上面只有编号没有名字,考官则根据硃卷来改卷子,批成绩。”据西安文理学院退休教授蔡光澜介绍,该试卷是后来重印的,类似于今天的优秀作文,印刷后供以后的学生借鉴。在乡试卷子里,考生填名字要从曾祖的名字写到父母的名字,以及叔伯兄弟等,然后是考生的老师。“乡试则是全省考试,考中了则是举人,有了做官的资格,牛兆濂考了第28名。”

  题目:“牛才子”当年考的啥三道题考的选人才

  当时的乡试都考哪些内容呢?仅有三题一诗,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第一道题出自《论语》中的“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辛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第二题为《中庸》中的“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第三道题为《孟子》中的“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第四道题为押“秋”韵的五言八句诗。

  蔡光澜介绍,前三题都是从《四书》中选取的,考生要根据每句来写一篇文章,共写三篇文章。这三篇都是从选人才方面来出题的。第一句是说耕牛毛色呈纯正红色,是当时选择“牺牲”(祭祀时的牲畜)的好标准,但耕牛因地位低下没有资格当“牺牲”,这句话是说人不用它的话,山川会欢迎这样的耕牛的,应该是人才不能论出身来命题的。第二句则为《中庸》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其意与今天的“和谐”相符。第三句则是王为建造大房子,让工匠求取大木料,工匠找到大木料后王就很高兴认为工匠可以胜任了。其实,该题寓意建大房子需要大木料,也要小木料,小木料也有小木料的作用。

  牛兆濂的文章,用词立意均受到了考官高度评价。考官称其“用笔之超脱如龙捉不住文似看山不希平”,用词是“随手拈来文已入妙境”,文章则都是用四书五经来阐述观点。

  而在牛兆濂的家书中,他劝告儿子不要急于挣钱,应该好好读几年书,而对于女儿、儿媳,则鼓励她们读书习字。本报记者周艳涛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