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玻璃罩护体 千佛崖不再哭泣

  石窟悬于崖壁上,只要刮风下雨,就会流下雨水破坏石窟。为了保护石窟,将采用玻璃罩保护。

  所谓玻璃罩,就是先用轻质钢架搭建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安装上轻质玻璃,将整个千佛崖罩住,避免风吹日晒。

  震后广元千佛崖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昨日,广元市文物所介绍,为了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崖摩崖石刻造像,广元预计投入5000万元,在全国率先使用玻璃罩技术封闭保护石窟。

  河中捞出丢失的佛像

  昨日上午,广元千佛崖附近,工人正在修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几尊断臂、缺头的佛像和几块残缺的石碑孤零零地摆放在一处屋檐下。

  “不要小瞧这些佛像和石碑,它们都是文物,很多还是唐朝时期的。”广元市文物所党支部书记王剑平说,这里还有30多尊罗汉像,都是以前掉入河中的。为了找寻这些佛像和石碑,他们费了很大的工夫。“政府决定投资修复并打造千佛崖景区后,我们为了恢复这些文物,找出法国人色伽兰1914年在千佛崖拍摄的照片对比,发现千佛崖上很多佛像不见了。”经过考察发现,上世纪30年代修老川陕公路时,道路从千佛崖前经过,佛像被损毁,大部分丢入了河中,“我们专门组织人员下河打捞,捞出了部分佛像及石碑。待千佛崖陈列馆修好后,这些佛像和石碑都将存放在里面。”

  崖下挖出“金牛古道”

  一段有明显车辙的青石板路突然映入眼帘。“这条青石板路是我们刚刚挖掘出来的,同样是文物,距离现在最近的石板都是清代的。这条道路历史上叫‘金牛古道’,三国时期就有此路,是以前的官方大道。”王剑平介绍,挖出的“金牛古道”宽3米左右,距离现在的地面30多厘米高,高出的一层是上世纪30年代修老川陕公路时铺的路面,“我们还将继续挖,将千佛崖附近的‘金牛古道’全部挖出,同千佛崖一并保护起来。”

  “金牛古道”上方,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元千佛崖。王剑平介绍,石窟大多开凿于唐代,与入蜀上任的唐朝官员渊源颇深。千佛崖全长380余米,西高东低,最高处40多米,状若一个扁平的直角三角形,现存石窟840多龛,造像7000余尊,比清代的记载足足少了10000尊。

  玻璃罩技术保护石窟

  “由于石窟悬于崖壁上,只要刮风下雨,雨水就会顺着石窟流下,对石窟的破坏较为严重。为了保护石窟,我们专门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了一套保护方案,即采用玻璃罩保护。使用此技术保护石窟,在国内还是第一次。”王剑平介绍,所谓玻璃罩,就是先用轻质钢架搭建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安装上轻质玻璃,将整个千佛崖罩住,避免风吹日晒。

  “由于整个玻璃罩体量大,工程比较复杂,预计投入5000万元,明年开始动工,最多半年就能建成。届时,将拆除数十年前为开发旅游搭在崖壁上的台阶,清除铁栅栏,千佛崖将告别以前‘灰头土脸’的面貌。”王剑平说,“金牛古道”也会在玻璃罩内,游客也将在室内参观。

  成都商报记者 汤小均 摄影报道

  绵阳、广元新闻热线:15228768833

  1389010123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