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2年 成都村村将有广播站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系列报道

  “以前通知个事情要跑断腿,现在只需要广播一说,全村都知道了。”到2010年10月底,成都已经有1400余个村有了自己的广播站。成都商报记者从市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局了解到,预计到2012年,成都农村广播将实现“村村响”。

  农村广播覆盖率达到60%

  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被作为全域成都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截至2010年10月底,全市各级共投入资金5000万元,新建和完善1400个广播室,覆盖60%以上的农村群众。全市农村广播已由2008年初的零星存在发展到1400个村(社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均建立起标准化广播室,广播覆盖各村所有村民小组。

  2008年以来,广播在成都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的作用明显。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在村级公共服务专项资金使用将广播建设排在第二位。村支书杨帮华说,通过广播向农民介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语言通俗易懂,比生涩的宣传材料更受欢迎,也解决了一个村干部只有“一张嘴、两条腿”,难以走遍家家户户的难题。

  成都的不少村目前已经开始换届选举,村广播这段时间对《村委会组织法》《居委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法》的宣传,对村民行使民主权利,强化民主意识发挥着积极作用。

  广播教农技知识促增收

  金堂县栖贤乡梨花沟村建立广播室后,该村每天两次播放农技节目、供求信息、开办空中大讲堂等节目,90%的村民在田间、地头通过广播及时掌握了各类致富信息和农技知识,在生产上得到了实惠。近两年,该村村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输出务工人员180余人。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农村广播被作为农民学习农技知识的“学校”,农民可从中学到科学种植、养殖的各类知识。同时,农村广播又是将产品供求、招工信息等告知村民的信息台,为农产品的销售服务。“广播站把招工信息发出去的第二天,就有3位村民去那家公司应聘上岗了。过去找致富信息要到县里、乡里,现在只需要在自己的庄稼地里。”杨帮华说,听广播找工作对村民来说成本低,风险小,广播招工信息对村民很实用。

  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广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8·13”、“8·18”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灾,蒲江、都江堰等灾区第一时间将抢险救援的各项指令通过广播传达,保障了信息畅通。

  成都商报记者 谢佳君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