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他们,见证晚报成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04:23  大众网-齐鲁晚报

  

他们,见证晚报成长

  心细的颜锡宏将晚报的稿件按类剪辑成册,一本一本全部注入了他对晚报的爱。本报记者 王媛 摄

  本报记者董钊

  自筹备齐鲁晚报优秀通讯员表彰暨读者报料大奖赛颁奖大会以来,本报陆续接到读者来电和电子邮件共计500多个。在这些读者中,不乏伴随齐鲁晚报从创刊至今,目睹齐鲁晚报一天天成长的忠实读者。

  重汽集团的退休教师颜锡宏,今年72岁。在他家里,存放的齐鲁晚报占去了几乎整个阳台。20年如一日,读齐鲁晚报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颜锡宏的存报方法和别人不同,他不仅将报纸有序存放,更用心的是,他把齐鲁晚报的每个版面都分门别类,然后重新装订,“青未了”、“看天下”……

  在颜锡宏家里的阳台上,每类存报的扉页都是他重新装裱上去的,扉页上被他写上了“学校”、“反腐”、“文学精品”等字样。就这样的剪报,颜锡宏已经装订了200多本。

  除了整版装订之外,对于晚报的一些栏目,颜锡宏也显得特别用心。对于像“大观园”等栏目,颜锡宏就会专门剪下,装订了300多个小本。

  “我喜欢齐鲁晚报敢说话、敢说真话的风格。”颜锡宏说,面对家里如此多的存报,有人曾经建议他在附近某个地方开个报展,可是最后却发现那里地方太小,放不下那么多报纸,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

  年逾七旬的省科协退休干部董光武,与晚报有着较深的渊源。在他刚退休的日子,他曾经来到齐鲁晚报帮助工作6年之久,说起齐鲁晚报老员工的名字,董光武如数家珍。

  从齐鲁晚报创刊之日起,董光武就订阅齐鲁晚报,每年都没落下。由于董光武曾经有在报社的工作经历,他读报有着比较明确的理念,那就是“抓大放小,去粗取精”。

  在董光武家中,记者看到了他剪出的众多文章,这都是他亲笔写就,继而发表在齐鲁晚报上的。董光武写作的视角来自自己的日常生活。“我就是百姓,看见什么就写什么,我不需要采访。”

  对于此次颁奖大会,董光武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热情,这已不是他第一次参加本报活动。去年8月,在本报举办的“影像山东”活动中,董光武将自己在朝鲜做志愿兵时的照片拿了出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