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奶奶可能是你们找的杭州阿姨”

  本报记者 黄敏 本报通讯员 楼佳丽

  这世上的事情啊,往往都是无巧不成书。“我平时很少看报纸,周六晚上的时候刚好在家看到了那篇报道。你们要找的人很可能就是我奶奶!”

  11月27日,本报A2版刊登了消息《杭州阿姨 当年受资助的男孩在找你》,旅居德国的杨先生想找到当年资助过自己的一位热心阿姨。报道见报后,在绍兴工作的许女士打来电话:我奶奶曾经讲起过类似的一件事,她可能就是你们要找的“杭州阿姨”。

  遗憾的是,奶奶已于十年前过世了。

  电话那头,许女士缓缓地讲起了奶奶的故事:

  奶奶名叫彭春兰,我们老家在温州文成乡下,20多年前,我只有十几岁,晚上家人吃完晚饭都会到院子里乘凉,奶奶经常会说起一些过去的事情。

  我记得奶奶曾跟我说过这么一件事情。那时候奶奶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到丽水林场劳动。林场附近有一户人家,一个母亲带着一大家子人,有四五个孩子,日子过得比较苦。奶奶说她记得那位母亲会把林场山上的小竹笋割下来,把家里舍不得吃的鸡蛋攒下来,统统拿去换钱。其实奶奶那时候也很困难,但看到这家人的情况还是想能帮就帮帮,曾帮那家的一个孩子交过几次学费。

  再后来,奶奶回到了文成老家,继续当原来的家庭主妇。

  结婚前,奶奶曾在纱厂做纺织女工,手艺非常好。就是年纪大了,还会帮着村里嫁女儿的人家一起织锦,常织的是五色布袋,象征五代同堂。

  奶奶虽然没什么文化,只是个农村妇女,但她会经常跟我们讲一些做人的道理,总说给别人帮助就是积德、积福。可能也是因为这样吧,奶奶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快80岁的时候无疾而终,是在睡梦中安详过世的。

  奶奶过世是在2000年。如果还活着,今年接近90岁了。我现在一直都很想她。看了你们这篇报道,我突然想起了奶奶说起的以前的那些事。如果奶奶就是那位先生想找的人,那真是很好的一件事:奶奶人都走了,名还留在世上,还有人怀念她……

  不过,由于事情过去多年,而且当年老人讲这故事时也语焉不详,许女士能记得的实在不多。现在奶奶已经去世,许女士只有奶奶老年时期的照片,许多事实已是“无从考证”了。

  听完许女士的讲述后,记者再次联系上了远在德国的杨先生。杨先生听后表示,其中有些细节和当时的情况很吻合。但那位阿姨当年曾说自己是杭州人,与这位奶奶是温州文成人的情况似乎不符。“我想也有可能是在当年那样的环境下,阿姨不愿意过多说自己的情况而刻意隐瞒吧。”

  “不管怎样,这位奶奶同样是位热心人,值得我们敬佩。”杨先生说,“今年春节,我肯定会回来一趟,到时候一定要去拜访下这位许女士。”杨先生感谢本报的帮助,他会将寻找热心阿姨的事情努力进行下去。

  我们希望能听到来自杨先生的好消息。

  如果你有当年相关线索,也欢迎继续给本报96068热线来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