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有钱收购的巨头很多收购效率才是成功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04:47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有钱收购的巨头很多

  收购效率才是成功关键

  本报记者专访华润雪花啤酒董事总经理王群

  □本报记者 龚曦 章卉

  早报讯 格子衬衣、休闲西装、发际间还夹杂着些许白发……昨天,在杭州天元大厦的咖啡吧采访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群时,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他是个在生活上很随和的人。但在啤酒企业的并购上,他却丝毫不随性。

  “对西湖啤酒(45%股权)的收购,我们一直是有兴趣的。早在金融危机前,我们就谈过。” 王群对记者说,“直到现在,我们才终于成功牵手,确实好事多磨。”

  ●关于收购

  收购是目前最好的发展手段之一

  雪花啤酒在国内啤酒市场上名声鹊起,是从大肆收购开始。之前在浙江,“雪花”收购了“钱江啤酒”、“西泠啤酒”、“银燕啤酒”,现在则是“西湖”。在不少人看来,“雪花”的成功似乎仅仅就在于收购。

  王群说:“确实有不少人这样认为,以为我们‘雪花’只会收购。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王群告诉记者,中国的啤酒市场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散,早的时候几乎是“县县有啤酒”。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啤酒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市场投入方面需要的花费也非常大。而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企业要做大,要不就是把自己的啤酒卖到更多的区域,要不就是直接收购其他企业。“中国地大物博,物流水平相对比较低,成本比较高;所以,核算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收购。这也就是我们华润雪花在行业内连续收购的主要原因。”

  说到收购,王群很兴奋。“在整个行业内,我们华润雪花的收购效率是比较高的,成功率也是比较高的。”

  企业被收购之后,是能做得比以前更好还是干脆垮掉,关系到此次收购的效率。“在全球范围内看看啤酒行业,你能发现有钱收购的啤酒巨头比比皆是,但能否成功,却是未知数。”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企业准备被其他企业收购,就会主动适当降低销售投入。反映到市场上,就是市场份额下降。

  “去年,我们的销量是837万千升,其中有65%的销量是我们收购之后增加的。”王群对记者说,“所以,我们的市场份额不是我们通过收购‘买’来的,而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这是‘雪花’成功的关键。”

  ●关于“西湖”

  新“西湖”将不再为“青岛”打工

  此前,记者了解到,西湖啤酒正在为青岛啤酒旗下品牌“山水”代加工,生产啤酒。此次收购之后,西湖是否会继续生产“山水”啤酒,也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问题。

  王群明确地告诉记者:“之后,‘山水’啤酒将不会再由‘西湖’生产。之前,‘西湖’和‘青啤’之间也是一个临时的代加工协议。”

  业内分析,在浙江市场,“雪花”和“青啤”本来就是竞争对手。现在“雪花”持有了“西湖”的股份,自然不允许让“自己”的企业帮竞争对手生产产品,反过来“对付自己”。

  虽然成功收购“西湖”,但王群却丝毫没有露出“轻松”的表情。

  “今天没有‘庆功宴’,我们才刚刚开始。”王群对记者说,“快消品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接下来,我们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把西湖啤酒做得更好。”

  ●关于啤酒

  预计啤酒业明年有一轮涨价

  在采访中,王群还专门提到“雪花”计划在温州建厂的话题。“现在,我们在浙江,仅在宁波建了一个新厂,按照我们的规划,我们还要在温州建一个年产40万千升的工厂。但是因为一些原因,迟迟没有落实。我们希望温州项目能尽快上马,把啤酒厂落户到浙南。”说到未来的发展,王群提到,明年,啤酒可能会面临提价。

  王群表示,目前世界主要产麦区因美元贬值,造成大麦价格上涨,加上国际航运价格以及燃油的上涨,这些因素都进一步加剧了麦芽价格上涨的紧张局面。今年年初大麦价格约为每吨225美元,而目前的采购成本已达到280美元,而且市场预期大麦的价格还会继续上扬,这势必给啤酒生产企业带来生存压力。“预计整个啤酒行业在明年会有一轮涨价。价格的调整,企业会针对不同区域、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来确定。”

  酒水进酒店卖,都需要向酒店缴纳进场费。这是一个行业内通行的规则。面对这样的现状,王群没有回避。

  他对记者说,目前的情况确实如此,但相信在未来,“情况会往相对理想的方向走”。现在,一些销售渠道比生产企业更加强势,所以是“渠道为王”,啤酒企业不得不支付一些额外的费用。

  不过,王群认为,未来随着啤酒市场集中度达到一定程度,企业可以和渠道谈,停止一些不合适的费用;企业之间也可以谈,反对这样的费用。

  ●声音

  西湖啤酒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志武:

  知道结果后语气轻松

  昨天下午3点,记者拨通了西湖啤酒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志武的手机。张志武和西湖啤酒的团队都没有出席当天上午的竞买仪式。但知道了结果的他语气明显轻松了许多,“现在还不方便说,(那是)双方股东的事。”

  用王群的话讲,之前两个团队都相互比较了解。而西啤本身,因其管理团队非常强,华润方会百分百保留这支团队,现在的想法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据知情人士透露,华润雪花啤酒和西湖啤酒昨晚已进行了亲密的接触,双方相谈甚欢。

  华润雪花(浙江)公司总经理李照明:

  攻下西啤,再战浙南

  在一场短平快的战役之后,获胜方华润雪花啤酒(浙江)公司总经理李照明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这家企业,这个品牌很有价值。竞购基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统计数据表明,浙江市场啤酒容量接近300万千升,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列第三,是名副其实的“啤酒大省”,也是啤酒厂商的必争之地。华润雪花自2004年收购钱江啤酒厂之后,在浙江现已拥有五家啤酒厂。此度竞得西湖啤酒后,华润雪花在浙江的产能将达到200万千升。昨天的竞购对华润雪花在浙江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将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针对杭州媒体特别关心的“西湖啤酒品牌是否能予以保留”的问题,李照明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西湖’品牌是需要长期保留的,它和‘雪花’会是一个互补的关系。我们在宁波建了一个新厂,势头很好,按照规划今后还想进军温州。”

  根据目前的股本结构,朝日啤酒伊藤忠(集团)有限公司仍是持有西湖啤酒55%股份的第一大股东。而朝日又持有青岛啤酒20%的股份。未来西湖啤酒策略上听谁的,可能依然是个很纠结的问题。王群昨日公开表示,首先策略,在股东层面上还要进一步沟通,销售管理、品牌管理都可以协同。当然如果有可能,华润方肯定是想增持,这样对企业发展要方便得多。

  省啤酒工业协会会长傅森林:

  这应该是“西啤”最好的选择

  昨天,记者还采访到浙江省啤酒工业协会会长傅森林,“‘雪花’收购‘西湖’是件大好事,我要为他们叫好。”

  傅森林对记者说,“西湖”是浙江第一个啤酒企业,1958年建厂,一直以来,都是浙江的啤酒行业龙头。“最近两年,情况不是很好,开始走下坡路。这次收购,应该是‘西湖’的一个最好选择。”

  傅森林分析说,对“西湖”啤酒来说,在全国龙头企业的支持下发展,机会更大;对“西湖”的员工来说,有机会得到更好的待遇;对于整个浙江啤酒行业来说,将来会减少内耗,是行业之幸。

  傅森林判断:“将来的浙江啤酒市场,将从‘大鱼吃小鱼’慢慢转变为‘大鱼吃大鱼’。(成为)国际巨头之间的PK。”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