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1:高考变,变,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04:48  浙江日报

  11月份,又是一年一度的高校自主招生新政策公布之时。综观即将进行的全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变化四起。二十几所名校开始“抱团”联招,“三国混战”的集团竞争格局形成。

  变化远不止于此。有那么一些高中毕业生干脆放弃高考,成为潇洒的弃考族。据统计,这一人数近百万,他们中近五分之一的人打算越洋参加“洋高考”。

  变!中国式“长春藤联盟”现身

  随着浙江大学、人民大学的加入,继去年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5所学校在自主招生选拔中开展合作之后,今年,“五校联盟”正式扩展至“七校联盟”,七校共同采用“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Advanced Assessment for Admission,简称AAA测试)体系,测试成绩在七校内互认,面试时间也将尽量协调,使得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记者从浙大获悉,明年自主招生的具体比例、七校联考的具体事宜等高三学生关心的问题都尚未出台。据了解,具体方案形成后需教育部批准方可实施。

  但已经清楚的是,七校联盟目前酝酿的自主选拔改革,将进一步发挥高校、专业化考试机构和中学的积极性。这一联盟被网友戏称为“华约”。

  因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被推至2010年自主招生风口浪尖的北京大学,这段时间有关招生的“新闻”也不断。除继续实行并推广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外,近日也是改革动作不断,继北大11位教授联袂写信呼吁学校进行招生改革引发各界关注后,11月21日,北京大学又领衔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和香港大学七所知名高校发布公告,明年联合进行自主招生考试,考试的成绩7所高校可以共享。网友称其为“北约”。

  根据此前传言中的联考将由北京大学命题,7所高校都予以澄清:考卷将由7所高校联合商定。

  据了解,7校联考将在上午考语文、数学、外语,下午考物理化学,晚上考历史政治,每门的满分是100分。对于7门科目的成绩,每所高校都将确定自己的参考标准来确定考生的优惠政策,甚至有些高校根据考生的单科成绩进行选拔,有利于多元人才的脱颖而出。考试命题难度超过高考,但是比竞赛的难度略低。学生参加一次考试的成绩,可以同时申请3所高校,志愿没有先后之分。

  据了解,目前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6所大学已正式加盟,“北约”扩展到13所。

  需注意的是,复旦大学2011年自主招生使用7校联考成绩,只针对全国除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之外的学生。对江浙沪地区考生是否仍然实行往年的千分大考,目前还未最终确定。

  变!传统高考将被颠覆?

  如此一来,全国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已有近两成参与两大阵营联考中。就在考生还在为投奔“华约”还是“北约”纠结时,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意全方位合作并签署《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2011年这8所高校将实行自主选拔录取联考。

  教育界人士分析,三大联考阵营将各富特色,有利于考生进行选择:清华联考阵营偏重理工科;北大联考阵营偏重综合类学科;同济、天大阵营同样偏重理工科,其中又更加偏重工科学科。

  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2011年自主招生考试日期确定:清华等7校联考时间确定为2月19日,北大等13校联考时间确定为2月20日。此外,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8所高校新近组成的“理工系”联考阵营表示,联考时间将与“北约”、“华约”错开,具体时间也将于近期公布。

  有人质疑,为什么名校不能实行统一考试,而要各自为阵,划出所谓“战略联盟”,是为了争抢生源吗?对此,某国内名校招生办负责人回应,原本有关高校确实研究过能否在“985”高校中联合举行自主选拔测试工作,但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尽管是自主选拔联考,但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仍然是自主,是在高考整体框架不变前提下进行的自主选拔,它在功能上不能与高考重叠,不能用联考来替代高考。如果“985”高校的自主选拔都统一成了一个模式,将会对高考制度的权威性和稳定性造成极大影响。

  “三足鼎立”模式之后,其他55所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又将何去何从?是否都会走“结盟”之路?有关专家表示,目前的任何方式都是一种过渡,未来自主选拔的方式还会出现新的变化。在短期内,高考在权威性、科学性、严密性、公平性方面是任何一种考试选拔方式无法替代的,其他方式只能作为补充。自主招生联考绝不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它只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节点。

  变!洋高考成为新选择

  一边是热闹的中国高校结盟,一边是越来越热的国外高校“入侵”。

  美国的SAT考试、英国的A-Level课程……这些听着陌生的“洋高考”,正让数以万计的中国高中生趋之若鹜。

  有统计表明,今年,全国近百万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因留学而弃考者达21.1%,一些学生早早地就将心仪大学目标锁定在全球高校TOP100。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省通过各种渠道出国留学、参加“洋高考”的学生就有近万人。

  “有一天,女儿突然问我理想的大学是哪一所,我说了一个国内一流大学的名字。她想了想,对我说:妈妈,付出同样的努力我在国内可以考上这个学校,但要是在国外我就能进一所更接近世界顶尖水平的学校。我被她说服了。”家住杭州市下城区的高女士说,她的女儿小徐是今年进入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大一新生。

  90后的小徐在上初中时就有了出国读书的设想,并且开始了解国外大学的情况,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为了达到招生要求,她不懈学习英语,参与学生会工作,培养艺术、体育等多方面才能。高三时,小徐办了休学,开始全力以赴申请。考了两次托福,花了三个月时间准备SAT,还远赴香港赶考。当别的同学还忙碌于一轮接一轮“炒冷饭”式的复习时,小徐已于12月底提交了申请,并顺利拿到了波士顿大学的OFFER。

  在杭州外国语学校,也有一群像小徐那样的高中生,与参加国内高考的学生不同,他们在高中的学习任务就是通过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全球统一考试,根据成绩入读美国、英国等全世界所有英语授课的大学,包括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剑桥、牛津等世界顶级大学,他们所在班叫做“剑桥国际高中实验班”。

  在这个“剑桥班”就读高三的吕同学告诉我们,“国内高考,基本是一次定终身,压力很大,申请国外学校,最终的考试成绩只占一半,另外看平时成绩,而且,一年有五六次考试机会,压力也少一些。”

  另一位叶同学则表示,选择上国外学校,不是因为畏惧国内高考难,只是自己兴趣在科研,而一些特定学科国外比较领先,在国内也没有机会学到。

  据了解,比起埋头题海的国内高考,“剑桥班”学生的日常生活多了不少空闲。王同学回忆起在初中上竞赛班,整个晚上大部分时间用来做数学题,往往几个小时下来,全班只有一两个人能解出最难的那道题,而现在,有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用再没完没了地做那些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的难题。

  记者了解到,杭州外国语学校“剑桥班”项目就很受本校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去年在本校招60人,有400多人报名。对此,“剑桥班”项目主任夏谷鸣的看法是,“‘洋高考’热,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他认为,“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在经济可以承担的范围内,利用国外的教育资源,是一种达到‘共赢’的办法。”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