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汉纺织大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巡礼之四:东方风来满眼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09:36  荆楚网

  

武汉纺织大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巡礼之四:东方风来满眼春

  省委书记罗清泉为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徐卫林颁发200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荣誉证书和奖金

  荆楚网消息(记者姚启慧 吴珍珍)2009年8月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在东湖梅岭礼堂主持召开专场推广会,副省长郭生练亲自参会并呼吁全省纺织企业赶紧行动,推广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高效短流程复合纺纱技术”,掀起了一次纺织行业的“技术革命”。省政府要求,8月底,各地拿出切实可行的推广措施,3年内,全省纺织行业推广应用此技术。

  为推广一项技术,省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这在湖北省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功能,也是现代大学发展应当树立的理念。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武汉纺织大学建校近年来始终坚持把服务社会、引领社会作为价值追求,不仅让这座国内知名的纺织类大学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也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共建研发平台,实现校企共赢

  “你有市场尖兵,我有技术长枪,同走创新之路。”用这句话来形容武汉纺织大学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再合适不过了。

  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难、科技经济“两张皮”不仅是高校存在的普遍难题,也是企业发展的瓶颈,怎样才能实现双方的共赢,武汉纺织大学通过校企“联姻”,将产学研“穿”在了一起,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该校“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批国家级人选徐卫林教授,十余年致力于“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超细粉体化及其再利用”研究,将纺织新材料成功运用于人造血管,攻克了一道世界性难题。该项目研究开发的粉体加工设备和相关成果已在广东立笙纺织集团、湖北达雅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湖北化纤厂、澳大利亚DEAKIN 大学以及香港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多家企业和单位应用。

  学校副校长曾庆福教授带领科研团队研发的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技术,开创了高温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回用先例,大大提高印染生产废水回收率,节水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该技术先后在上海沪邦印染集团、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成功试运行。有专家预言,如果这项技术在印染企业推广开来,那么我国对纺织印染行业提出的节能减排20%的约束性指标就可以实现。

  武汉纺织大学还以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纺织新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瞄准市场需求,主动同企业共建产品研发机构。先后同香港恒联控股集团、广东德润纺织有限公司、福建汇达时装有限公司、猫人集团、湖北襄樊3542纺织总厂、湖北荆州青杨化工厂、南漳地利银花麻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研发机构,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

  学校在抓好学科建设的同时,还不断拓展外延,通过点面结合、开拓创新有效推进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近年来,学校支持科研人员深入行业、企业,通过调研等方式对行业、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企业所需外,还主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高效短流程复合纺纱技术的诞生,就是对武汉纺织大学积极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最好的注解。

  为了突破制约世界纺纱技术发展瓶颈,徐卫林教授每年有一半的时间深入企业调研,在与山东如意集团合作中的三年中往返于学校与企业之间达50多次。其共同研发的成果“高效短流程复合纺纱技术”破解了世界纺纱技术的难题,使我国纺纱技术站在了国际最前沿,这项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盛赞为“对传统纺纱技术一次革命性突破”的技术,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实践证明,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联盟关系,不仅有利于发挥科研院所和企业各自的优势,提高技术转化的成功率,也有利于我国纺织工业整体增强国际竞争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直接对话与交流,既有利于企业破解技术难题,也有利于科研机构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抉择。”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尚钢说。

  服务地方发展,武纺义不容辞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已成为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核心越来越体现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力度和程度上。在武汉纺织大学历届校领导看来,发挥学校创新优势,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与湖北新农生态麻业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苎麻生态产业园,苎麻生态园一期计划在咸宁市咸安区租地5000亩、征地100亩。现已完成租地1000亩、征地100亩的计划。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达到50000亩的种植面积,形成规模。以帮助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实现高校产业为地域经济服务。同时基地还可作为咸安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为促进咸宁地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为新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新的经济模式,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据了解,学校坚持以“服务地域经济”、“服务行业”为导向,积极与各级政府开展科技合作,先后与湖北黄冈、黄石、咸宁、襄樊、孝感、云梦以及长三角等地政府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搭建了科技合作平台,建立与市州县的科技长效合作机制,拓展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服务社会、效力国家,既是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时代赋予大学的神圣使命。正是在为国家和地方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过程中,武汉纺织大学自身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长足的进步。

  东方风来满眼春,服务社会天地宽。 武汉纺织大学把服务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为价值追求,大力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不仅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也促进了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