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荒地变成核桃林 农民收入大提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10:22  生活新报

  看着家里一棵棵越来越粗壮的大核桃树,杨中亮的脸上掩饰不住喜悦之情:“以前啊,这就是一片普通林地,除了扒点柴火回家烧烧,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几年前种上了核桃树,这些核桃树让我家的收入一下就增加了好几倍!”

  杨中亮的家位于临沧市凤庆县大寺乡的岔河村,这里有3035户村民,人均占有林地5亩,人均占有耕地仅为0.45亩。在10年前,杨中亮家里尽管有10亩林地,但林地里基本上都是普通的树,最大的用途就是砍下来当柴火烧。他家就靠单薄的几亩耕地和养些家禽维持生活,每年全家5口人的收入只有4000多元。

  

荒地变成核桃林农民收入大提高

  几年前种上了核桃树,有的已经挂果

  几年前,中低产林改造开始了,林业部门专家到岔河村考察,发现这里最适宜种核桃。于是,岔河村开始改造当地的中低产林,同时利用零星土地拓展种植空间,在杨山片区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3500亩中低产林改造核桃种植。

  杨中亮家的林地也在这一片区,一共有10亩120棵核桃树。他说,有100棵在三年前已经开始挂果,这些核桃每年能带给他们家3.5万元的收入,这比林地改造前增加了好多倍。

  不仅是杨中亮家富了起来,岔河村的村民们也都富了起来:到2009年,岔河村的经济收入已达1340万元,其中仅核桃一项收入就达到了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以前的700多元上升到了3419元。

  凤庆县也是我省中低产林改造的一个先进典型。这个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中国核桃之乡”在中低产林改造开始后,实施“改林权”、“改林分”、“改林策”,目前全县已经确权集体林253.16万亩,确权率99.98%,让林地真正成为了农民的资产。以前,这里的林地效益低,农民常常砍伐林地盖房子、当柴火,林地变成核桃林后农民们开始自发地保护林地,爱护核桃树,再也没有人上山砍树了。临沧市林业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以前啊,我们要定期到农户家去没收砍刀,一年没收好几千把,还是难以阻止村民们砍树,如今种上了核桃林,村民们都很爱护,今年干旱的时候,村民们自发地背水去浇树。”

  凤庆县还因地制宜地发展套种技术,在山顶种油茶、木瓜,在山腰种核桃茶叶,在山脚发展蚕桑和坚果。均取得成效,还带动了当地加工工业的发展。

  而林农们也逐渐富裕了起来:2009年,凤庆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926元,农民人均涉林收入达到了1800元,比林改前增加了1456元。

  生活新报 记者 李宣璇 文/图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