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混搭教学,打破学科“壁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13:00  新闻晚报

  解放日报记者 李爱铭

  语、数、外、音、体、美……传统的课堂里,中小学各门学科自成体系,要做到学以致用,首先应该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实现融会贯通。日前,上南路小学推出“综合艺术”课程,齐晶老师的一堂《马兰花》探究课,将文学、歌舞、小品、皮影等多门类内容进行“混搭”,带领孩子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深厚。 《神笔马良》、《封神榜》、《马兰花》……齐老师甫一上课就循循导入,孩子们踊跃举手,争相讲述耳熟能详的文学故事。一个个经典神话故事的解读,勤劳、善良、孝敬等中华民族的美德一一展现,使孩子们加深了对《马兰花》的理解,为接下来的艺术表演增加了“底气”。

  齐老师话锋一转,“《马兰花》的价值受到很多艺术工作者青睐,因此产生了不少版本。 ”多媒体大屏幕上,舞台剧、新旧版电影《马兰花》一一呈现在眼前。在传授“常用的艺术形式有哪些”这个知识点时,齐老师没有当场讲解,而是用一个拼图游戏,将其“混搭”在一起,有歌舞、反串、皮影模仿、贴画、朗诵、乐器演奏等,每项制作成花瓣形状,再请学生上台合成一朵“马兰花”。她问:“有些故事适合音乐表现,有些适合用肢体语言,有些适合用图画。同学们如何各显神通,表现出自己心中的《马兰花》? ”

  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选取了故事中的4个场景,依次登场表演。有的小组用欢快的歌舞,展现山谷中和谐自然的气氛。有趣的是,其中还穿插了大家普遍感兴趣的科普知识:“马兰花”到底是传说,还是真有其花?此时,大屏幕上打出了“马兰花”的解释:鸢尾科鸢尾属植物马莲的别名,又名蝴蝶花、蝴蝶兰。“哇,传说中远古的马兰花,就是我们熟悉的蝴蝶兰呀! ”不少学生惊喜地感叹。还有的小组则运用皮影式的肢体语言,配以视频和贴图,展现善良战胜邪恶的情节。最后一组的表演则充满了想像力:模拟记者采访,以英语会话为主要表现手段,将马兰花带入世博会的虚拟现代生活,博得阵阵掌声。

  当前,各学校开设了不少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但多数还是某门学科的延伸,如科技、植物、动物、环保、科技小发明等方面的探究。上南路小学从综合艺术角度切入,打破了不同学科、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壁垒”。不少音乐老师很容易把课堂教学变成技能学习,如重点教授音乐旋律、乐器演奏技法等技艺。但齐晶老师以《马兰花》为“平台”,整合了包括文学素材介绍、艺术形式普及、学生自主表演等多种内容。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综合运用这些艺术表演形式,无形中加深了对艺术的理解。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