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调查蔬菜流通环节 称二级批发商利润最可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13:56  南方都市报
11月26日,石碣沙腰蔬菜基地,菜农在为生菜浇水。农药、化肥等价格上涨,导致菜农种菜成本大增。 11月26日,石碣沙腰蔬菜基地,菜农在为生菜浇水。农药、化肥等价格上涨,导致菜农种菜成本大增。

  ■ 核心提示

  最近一周东莞天气晴好,本地产的生菜、油麦菜大获丰收。在城区内一些大型肉菜市场,终于可见久别半年的“一元菜”。可是,市民对于九、十月间六块一斤的“天价”菜心记忆犹新。菜价为何如此忽高忽低?南都记者深入东莞蔬菜流通环节,展开调查。

  前天中午,中堂镇东向村路口的菜地里,50岁的菜农张玉清正在给自家的生菜移苗。艳阳下青菜长势喜人,可是张玉清却开心不起来:“菜多价贱,成本又高,钱越来越难赚了。”

  三年来 种菜成本一路攀升

  八年前,张玉清和妻子租下中堂3.5亩地,专门种植生菜、油麦菜等本地叶菜,收获后就运到江南农批卖给大型批发商。

  然而从三年前开始,种菜成本就一路升高。张玉清的地租从每亩750元/年飞涨到1200元/年,光这项支出就多了将近1600元;以前80元一包的普通化肥,现在也卖到了130元,进口肥更贵,从每百斤200多元涨到了现在的280元;普通农药从8元涨到了10元。和许多农民一样,张玉清开始多种生菜、油麦菜这类不太招虫的青菜,农药、化肥能不用就不用。

  张玉清算了一笔账:生菜、油麦菜种子都是4块钱一包,每亩地撒3包,40天长成熟;农肥130元一包,三亩地一个星期总共撒一包。生菜、油麦菜不招虫,所以现在不用农药,他前段时间种娃娃菜,五天就要打掉3瓶15元/瓶的农药。加上地租,每年的开支在9000元左右,而卖菜所得约25000元,夫妻二人的年收益是16000元。

  九、十月雨天多 叶菜收成大减

  张玉清把自己3.5亩的菜地分成七十多行,他说,现在天气好,每行可以收200斤生菜,但卖给批发商,每斤才2毛到3毛。

  三天前,在石碣镇沙腰村的蔬菜基地,生菜收购价最低甚至达到了0.1元/斤,一些农户干脆放任生菜烂死在田里。“生菜长茎就老了,卖不出去,烂在地里可以当肥。”

  遇到天气忽然转冷,或者像九、十月那样的雨天,张玉清的菜地七八行加在一起才收100多斤菜心,批发价2块钱一斤。而且,青菜的可替代性较强,某一种菜太贵,市民就不吃这个改吃别的。“上月初,我们2块钱一斤进的上海青,最后1.8元亏本都卖不出。”江南农批市场批发商李女士说。

  现在的农民和几千年前一样还是“靠天吃饭”,不过他们祈祷的是,天气不要太好,也不要太坏。

  二级批发商 利润最可观

  前天下午4点,东乡村的农民们开始收菜。张玉清摘好500多斤的生菜,捆成小捆放进三个大筐里。晚上6点多,他把菜筐挂在摩托车两边,拖到江南农批市场卖给相熟的中间商。由于这里和虎门太平市场、细村市场一样都是一级市场,菜农们面对大型批发商,他们的议价空间并不多。最终张玉清的青菜,以0.25元/斤的价格成交,卖了100多元。

  晚上8点,江南农批市场里随处可见“粤A”开头的5吨装的卡车,他们进一次货要花七八千元,然后翻倍卖给广州二级市场,除去成本,他们往来一趟就可以赚5000多元。这群人是流通环节最大的获益者。

  另外一些本地的小型批发商,则会把这里的青菜拉到东莞城区的二级市场销售,赚取差价,例如南城塘贝市场。南城塘贝市场白天是蔬菜“三级市场”或终端零售市场,到半夜则成为东莞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之一,成为“二级市场”。

  部分流通商价格“跟风涨”

  一些中堂菜农为了自己的菜能卖个好价钱,也会大半夜开20公里的摩托车,把菜运到塘贝市场来卖。张玉清的邻居,来自广西的阿华就是其中一个。当晚,他用摩托车拖了三筐菜来南城塘贝市场卖,一筐上海青,两筐生菜,每筐大约200斤,他决定都卖0.35元/斤。

  一个50多岁的南城菜贩阿伯以55元的价格,从阿华手中买了177斤,平均下来一斤0.31元。阿华说今晚应该可以卖到150块,比张玉清的多赚50元。

  早上5点,阿伯再以0.6元/斤的价格,把这些生菜几十斤、几十斤地卖给更小的批发贩。而这些商贩白天在塘贝市场摆摊时,售价是1元/斤。

  最后,这些生菜中有20斤转手到四级市场———豪岗新村市场的小李手中,她最终以1.5元/斤卖给社区居民。

  经过四五个环节的折腾,生菜最终价格翻了五倍不止。难怪今年9月份菜农2元一斤的菜心,最后被卖到了6元。“零售的货走得慢,居民一次只买一点,叶菜压久了容易黄、叶子断,两成以上都要被损耗掉。”江南农批市场批发商李女士,对零售翻番卖菜表示理解。

  此外,在南都记者的走访中,部分菜市流通商并不否认,看到别人涨价,自己也要“随行就市”,跟风的心理,也助涨了蔬菜涨价的预期。

  一斤生菜如何从0.25元涨到1.5元?

  1,菜农张玉清种植的生菜,以0.25元/斤的价格卖给大型批发商。

  2,早上5点,大型批发商以0.6元/斤的价格卖给批发商贩。

  3,小批发商贩白天在塘贝市场摆摊时,售价是1元/斤。

  4,生菜转手到豪岗新村市场的小李手中,晚上,她以1.5元/斤将生菜卖给社区居民。

  菜价“疯涨”4大推手

  1、流通环节过多。经过四五个环节的折腾,有些叶菜的价格翻了五倍不止。

  2、天气的影响。雨季或气候忽然变冷,都会对叶菜价格造成影响。

  3、蔬菜商的跟风心理。有些流通商看到别人涨价,自己也要“随行就市”。

  4、疑炒家从中作梗。

  另一只眼

  “蒜你狠”仍有游资痕迹

  相对于本地叶菜可以跳过一些环节走捷径,外地瓜果、大蒜生姜则更依赖流通,价格更有可能被大型批发商操纵。

  前三天蒜价又开始涨

  昨天,在细村市场10号档口,来自山东的小王说,他们店里的生姜是直接从家乡昌邑农户处拿的货,每袋大概3元/斤;大蒜从广州或者虎门的批发市场进货:一种稍小一点的大蒜现在卖4.8元/斤,另一种好点的5.3元/斤。

  发改委三令五申严控游资炒蒜,上个月大蒜批发价格一直跌到4.1元/斤,小王说,可是前三天蒜价又开始涨了,他从一级市场的进价大概是4.6元/斤。

  外地有人高价进货

  “肯定有人还囤着货,7月份我们家那里还有人高价进大蒜,用冰柜囤着。”小王说。昨日,在江南农批市场等东莞多处批发市场,记者观察到,所有商户销售的大蒜都用的是同一种布袋和包装风格,极有可能来自同一处。

  据了解,这些大蒜被卖到塘贝等二级市场,变成6元/斤;最终到达豪岗市场这样的四级市场、超市等,就达到8元/斤。

  省钱有招

  南城“买菜团”东城买“笋嘢”

  晚上8点多,东莞市南城区金地格林小城的一帮居民闲不住了,他们成群结队跑到东城区的东泰花园菜市购买特价菜。队伍浩浩荡荡,简直就是个跨区域“买菜团”。

  来自湖南的郑阿姨是这个“买菜团”中的一员。郑阿姨介绍,“买菜团”三个星期前成立。“青菜、茄子、土豆,每一样菜都涨了一倍甚至几倍。金地格林小城菜市(绿天下生活超市)的店长,两个星期前调岗到东泰花园菜市上班,一到晚上有特价菜卖的时候,他就通知我们。”

  像滚雪球一样,很快这个“买菜团”就上到10多人的规模。“特价菜虽然不是很新鲜,但还是可以吃的,9块9毛就可以买到大白天30多块才能买到的东西。”安阿姨说。

  统筹:王有毅 柯晓明

  采写:南都记者 施诗 邱韵菁 王有毅

  摄影:南都记者 刘在富 陈奕启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蔬菜 流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