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香港民建联主席建议设回乡津贴 称港府已同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14:04  南方都市报

  ■人物简历

  谭耀宗,1949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惠阳,太平绅士,现任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民建联主席、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立法会政制事务委员会主席等职。1999年被港府授予金紫荆星章。谭耀宗是英国商业管理学会永远荣誉会士,曾修读澳洲国立大学成人教育课程。

  民主建港协进联盟(简称民建联),成立于1992年的香港政党,截至今年11月底,拥有1.6万名会员,13名立法会议员、132名区议员,9名全国人大代表和32名全国政协委员,成为名副其实的香港第一大政党。

  香港中区政府合署西座302室,谭耀宗议员办公室。不到十平方米的办公室,电脑桌前的谭耀宗衬衫西裤,神态自若。谭耀宗为民建联创会副主席。2003年起,他出任第十届及第十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社会及法制委员会副主任。2007年,谭耀宗接替前主席马力,出任民建联主席。

  不温不火、作风踏实、严肃认真是港媒对谭耀宗的常用评价。虽已贵为香港第一大政党主席,谭耀宗早已接受大家赋予的“老实人”形象,对今日的成就,他表现坦然,“我没有自己的生意,也没有自己的专业,以我的学识及出身,也想不到可以到这层次。”

  接受《南方都市报》独家专访时,有香港政坛数十年的积累,谭耀宗对香港社会民生侃侃而谈。就港人北上养老,他建议港府设立长者回乡养老津贴;就香港房价居高不下,他认为港府应该复建居屋;对于香港申办2023年亚运会,他认为申办大型体育赛事,需要全民的热情投入才能真正成为主办城市的喜事、盛事,增加社会凝聚力“但如果民众有疑虑,态度冷淡,甚至有激烈反对,则盛事也会变成衰事”。

  深圳物价已接近香港水平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三十而立,深圳从低端的加工制造业起家,到现在提出经济升级转型,发展高端产业,你认为深圳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在哪里?

  谭耀宗(以下简称谭):深圳的经验很成功,从30年前一个人口不多的小城镇,到今天的现代都市和经济特区。在城市建设上,深圳已超内地不少省会城市。

  尤其是深圳人头脑灵活,适应环境,让我印象很深。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发展旅游业,在西丽湖、深圳水库建设景区,吸引不少港人来度假观光。尤其是西丽湖,还就地取材,用切割好的麻石搭建别墅屋,我当时也住过。

  今天深圳经济保持强劲增长,早已不是当年加工制造唱主角,高科技、IT产业已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之一,深圳经济实现向高技术、高增值产业转型,这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南都:在深圳建立特区之初,由于物价低廉,港人纷纷北上消费,今年以来通胀势头猛,变成深圳人赴港消费了。

  谭:深圳是香港前往内地的必经之道,每日经深圳往返香港的人流物流数量庞大。确实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间,随着深圳经济起飞,餐饮服务业水平日益提高,但价格水平又远低于香港,吸引大批港人来深消费。

  但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尤其是今年以来内地通胀势头迅猛,深圳一般消费物价已接近香港水平,让不少习惯深圳消费“又抵又平”的港人减少北上。以往香港人北上深圳消费从来不看价钱,现在这个情况估计要消失了。

  谈深港竞争问题为时尚早

  南都:有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批复,给予前海管理机构享有相当于计划单列市管理权限,你认为中央给予前海如此高的权限,其目的和意义何在?

  谭:前海作为深圳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宝地,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也是深港合作的热点。近几年在特首的施政报告中,前海已经成为一个必定提及的热词。

  对于国家发改委给予前海计划单列市的权限,我认为这当然是好事。据我所知,前海管理局并非沿用原来经济特区的制度设置,而是计划从法制模式、管理架构上模仿香港,设立一个全新的运作机制。如果中央同意给予前海计划单列市的权限,下放更大权力、赋予更宽松的政策,前海未来发展的前景必然看好。

  南都:中央赋予前海计划单列市的权限,而深圳也同属计划单列市,未来前海会否出现中央直管,而独立于深圳的可能?

  谭:我个人分析,前海虽然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但地域范围毕竟有限,由中央政府直管意义不大,未来前海管理权应该由深圳市负责。30年时间,深圳建成一个成功的经济特区,前海则应该成为深圳先行先试的实验区,成为未来30年经济特区更上一个新台阶的试点。

  南都:未来前海将会借鉴香港的低税制,司法上引入香港的仲裁机构。对此你有何评价?引入香港制度需要注意什么?

  谭:前海作为先行先试的实验区,引入香港制度、税制,甚至司法机构。但前提之一,除了引入制度,还必须引入熟悉这套制度、保证制度有效运作的人才。

  换言之,除了借来港式制度,还需借来港式人才。起码在前海建设的初期,香港管理人员应该在前海管理局中占一定比例,即作为深港合作中港方代表,为前海在规划发展中提供更多献言建策的人选。

  南都:前海管理局曾表示要移植香港公营机构的模式进行管理运作,旅发局、贸发局等公营机构在香港成功运作多年,有何经验?

  谭:香港有不少法定的公营机构,优势是不用依照政府部门的条条框框进行运作。由于公营机构不是政府部门,雇员也不是公务员,因此公营机构在资金运用、招募人员上更具弹性,能够因应政策需要随时招募人员调拨资金,操作灵活性更高。前海管理局如果能成功移植香港公营机构的运作模式,确实是一次有益尝试。

  南都:未来前海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包括创新金融、物流、专业服务和信息产业,其中金融是核心,并计划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未来前海布局的产业,与香港目前的支柱产业有不少重合的地方,深港如何避免竞争,优势互补?

  谭:目前前海仍在筹划阶段,谈深港竞争的问题有些为时尚早。但香港社会上确实存在忧虑的声音,认为香港支持深圳建设前海为金融中心,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会动摇,进驻香港的金融机构会否北上前海,毕竟前海的租金成本、人力成本都要比香港低廉。

  我觉得这种想法是过虑了。即便香港不参与前海发展,按照内地的发展势头,深圳迟早也会自行建成一个金融中心。固步自封,最终错过发展机会的将是香港。换言之,如果深港合作,共同把蛋糕做大,这对深港都有好处,是一个共赢发展的机遇。

  明年两会提交“十二五”意见

  南都: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你认为香港应该如何借力十二五规划加快?

  谭:“十二五”展示未来5年中国发展的方向与模式,相当重要。香港能够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足以体现国家对香港发展的支持与关注。民建联一直关注香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角色与定位,今年8月曾举办专题讲座,邀请香港与内地经济方面的专家进行探讨。

  近日中央公布的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就已经提及香港未来5年的发展定位,虽然文字简短,但有不少深意。比如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金融、贸易、航运三中心的地位,其中“巩固提升”都是体现中央对香港发展定位的积极明确的态度。

  我相信在全国人大和中央政府对“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深化细化的过程中,对于香港未来的发展定位,“十二五”将有更详细明确的表述。在明年全国两会上,民建联将继续就香港如何纳入“十二五”规划提交意见。

  南都:未来,香港应利用自身哪些优势或条件,融入内地经济发展?

  谭:虽然改革开放后内地经济飞速发展,但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比例仍然偏低,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内地服务业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借助CEPA的政策优势,香港服务业已经先走一步,进入内地市场。而服务业作为香港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开拓内地市场,将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个欠缺天然资源,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基础的城市,香港的经济发展与自身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和周边地区的联系密不可分。在国家经济急速发展之际,香港有必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寻找适当的定位,与内地发展互补,保持优势,确保香港经济的持续发展。

  南都:内地着力打造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沪港两个金融中心能否同时并存?

  谭:今年上海世博,我去上海参观。对上海我没有深入研究,但表面上看,上海的服务业水平仍有待提高,无论人力资源,还是管理理念,与香港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但上海拥有内地庞大市场,一个世博就已吸引全国数千万游客来参观消费,足见上海的发展潜力之巨大。

  但就上海与香港的竞争,现在谈同样为时尚早。香港今后金融业的发展,就是希望借力人民币国际化,把香港打造成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但现在人民币距离国际化,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仍有一段时间。现在关键看国家未来会将人民币离岸业务放在香港或是上海,而“十二五”规划中,是否会对此有明确表述,我将会密切留意。

  民建联建议推“回乡生活津贴”

  南都:展望未来,在内地养老的港人会越来越多,目前阻碍港人北上养老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谭:未来10年,返回内地养老的港人将会越来越多。今年民建联就长者退休生活的调查发现,有近两成香港长者有内地养老的打算,其中有六成受访者认为,回内地生活是因为内地生活指数较香港低。

  内地二三线城市物价水平低,吸引港人返乡养老,但医疗是阻碍港人返乡的障碍。在香港,只要你去公立医院看病,基本不需花多少钱,但港人在内地无法享受内地的医疗保险,也无法获得香港的医疗福利。我们的调查也发现,有三成打算回内地养老的港人,对内地医疗质量信心不足。此外,如果港人返乡养老,则表示放弃香港政府提供的福利和公屋,也导致港人不敢轻易作出长居内地的决定。

  南都:对于港人返乡养老的趋势,港府应实施哪些政策优惠?生果金(即高龄津贴)是否应取消在港逗留天数的限制?

  谭:目前港人返回内地养老,只有俗称“生果金”的长者高龄津贴,和综援可以申领。生果金只有每月1000多元,而且规定一年内至少有两个月在港才可申领;而综援申请门槛高,资产审查严格。因此对返乡养老的港人,这两项福利意义不大。

  民建联的建议是,政府应该以《综援长者广东及福建省养老计划》为蓝本,在目前生果金和综援制度外,推行一套不设离港限制的“回乡生活津贴”计划,针对属中国籍香港永久居民的长者回内地安老,每月向他们发放生活津贴,津贴金额可介于生果金和综援之间。长远而言,计划的涵盖范围可扩大至包括医疗、护理及其他涉及长者的福利项目,以达到长者安心返乡度晚年的目标。现在政府已经接纳民建联的建议,在今年施政报告中提出研究长者退休生活津贴,并探讨牵涉法律、财政及技术等问题。

  在放宽申领生果金的条件限制上,民建联的立场是进一步放宽申领生果金的离港时限,甚至只需长者在一定时间内回港报到即可,从而让更多长者可以安心在内地养老定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香港 回乡津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