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艾滋病就业歧视第一案原告再次上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17:57  新华网

  新华网合肥11月30日电 (记者蔡敏 朱青 王丽 孟华)在世界艾滋病日到来前夕,中国艾滋病就业歧视第一案中一审败诉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小吴,11月29日向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上诉状。谈到自己的败诉与再上诉,小吴的语气中有着无奈:“我身后站着的是74万和我一样渴望得到社会支持的同类,是和我一样渴望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得到保护的人们。”

  中国一些艾滋病专家、社会学家认为,从近年来一些诉诸法律、公开进行的反歧视案例来看,目前中国公众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等仍需扫盲。社会对于艾滋病的歧视归根到底还是缘于恐惧和无知。

  在这起艾滋病就业歧视第一案中,安徽省安庆市一名大四学生小吴(化名),在今年上半年通过安庆市市直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的笔试面试后,因体检中艾滋病检测呈阳性,在招聘中被拒。

  小吴选择了起诉教育局,这起案件在安庆市迎江区法院进行了不公开审理,11月中旬宣布的一审判决小吴败诉。法院在审理情况中特别强调,中国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了包括医疗和生活等多方面救助,全社会都在给予他们帮助和关怀。而小吴的体检不合格是不符合教师法对教师职业身体条件的要求,因此不录用他的决定是事实依据充分的,教育局和人社局的招聘程序是合法的。

  小吴开始新一轮上诉的同时,还向中国艾滋病防治宣传大使寄出了公开信,在信中,小吴向全社会呼吁:“感染者并不可怕,我们可以做很多种工作而完全不会影响他人,请不要把我们排斥在这个社会之外!”

  中国全社会都在为关爱艾滋病患者做着更多的努力,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全国各地都在举办一系列活动,呼吁人们平等对待和关心这一特殊群体。

  然而,对于小吴来说,目前这种关爱还带着“观望和踌躇”。“天津的马治发站出来公开了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希望能得到社会的理解。虽然有著名高校邀请他去开会,但是据我所知,他现在没有了工作,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改变了。”小吴说。

  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来说,公开自己的病情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事,人们的偏见和恐惧让他们不知如何与社会建立起信任感。小吴仍然没有勇气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因为“最终究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真的很难说,这让人不敢冒险,但这样生活真的很累。”小吴的一声叹息颇为沉重。

  在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辛苦奔走的还有很多一直致力于反歧视的人士。每年这个时候,慕容枫都特别忙碌,这位曾获得贝利马丁奖(英国一个奖励艾滋病教育与防治工作的奖项)的来自河北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正忙于媒体约访和各类宣传活动。

  “虽然我和小吴没有联系过,但是我一直在关注着他的情况,他很勇敢,祝福他在将来过的更好,但是希望他能保护好自己,毕竟目前的大环境还没有那么宽容。”慕容枫说。

  慕容枫坦诚地对记者说:“现实社会中对艾滋病患者‘关爱’同时却又‘恐惧’的事实让我觉得很失望。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在说着消除歧视,加强关爱,但一旦你真说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事实,就可能失去一些平等权益。”

  北京益仁平反就业歧视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于方强说,社会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关爱承诺和实际行动还存在差异。小吴这个案子出现后,人们还是出现了一些恐慌情绪,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小吴不应该当老师。

  从之前的默默承受,到为维护合法就业权益而选择法律途径的小吴和四川一名大学生,再到公开站出来维护权益的天津的马治发,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群体正在为反歧视逐渐选择更为合理的途径,并尝试着从政策和法律上“撞倒”歧视这道高墙。

  在中国,就业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对传染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平等就业等各方面权利有明确的保护。同时,中国仍在促进反健康歧视的法律和法规完善,一些高校和民间组织都在为促进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出台而努力。

  “其实中国很多专门研究艾滋病的医学界专家和工作者都非常支持小吴,他做老师的工作是不会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学生的,因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就是母婴、血液和性传播。”中国知名艾滋病专家张北川强调。

  “我们国家一直在进步,2003年乙肝歧视第一案出现后,目前社会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已经得到了全面改观,我们对于未来是乐观的。”于方强说。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艾滋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