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民特色”的人文亮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20:30  汉网-长江日报

  近两年来,部分省、市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意见领袖”做实地考察,展现当地靓点并做出沟通、征询姿态。对此,我抱肯定、支持和参与的态度。

  前段时间参加“人文浙江专家博客主题笔会”活动,感觉不虚此行。窃以为,中国大陆体制内最富人文精神的“理念概括”,已在浙江初露端倪。这就是台州官方总结出来的“三民特色”,具体内容为:民营经济、“民主”政治、民生社会。

  台州官方说是“三民特色”,我却称之为“新三民主义”。道理在这里:“特色”是现实中已实现的、客观的反映与“写真”,然而实际情况是,当地只有“民营经济”发达这一经济局面接近“写真”,而将民主政治、民生社会这两项作为已有特色,并非客观。

  再看我用的“新三民主义”概念,它表达预设目标和理想追求,并不涉及对社会基本特征的评估和定性;它不承认“三民”等于一方特色,却拔高“三民”为国民应备之信念、社会发展之方向。

  换一种说法,“三民”还不是现有政绩,但它应该是确定“政绩前进方向”的指导思想,也该是度量政绩的主要标准。

  “民营经济、民主政治、民生社会”,三者之间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才会形成真正的市场经济,而民营经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法治社会、公民社会不可分割。

  民生社会,这个概念具有“目的”的意味,更显综合概括性质。浙江曾提炼出一个“四民主义”,将发达民营经济为主体和特征的区域经济模式归结为“民办、民营、民有、民享”,但仅有这个“四民主义”,还远不能支撑起民生社会。

  怎么才能保障一个社会处在宜于民生、民生为天的状态呢?保民生,说到底还得靠“民”自身才靠得住。民营经济和民主政治,带来民智、民强、民比天大的局面,这才会形成“民生社会”的根本保障。

  浙江当地官员在介绍促进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体会时,说政府取“无为”的姿态,才有了今天民营经济的发达和藏富于民的实效。这种融入道家思想的执政思路,我在别处从未听到过,乍听起来不由我联想到“大胆”二字。而后再思忖一下,这“无为”的思路和已有的经济现实局面,其实正是产生“新三民主义”的重要背景因素,也正和亚行首先提出、又被中国高层倡行的“包容性增长”概念相契合。据权威解释,包容性增长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而体制内横向对比一下即可发现,没有比“新三民主义”包容性更强的既有理念了。

  在浙考察时,我想提问但没找到合适机会发问的问题是:在富庶、发达的浙江,贫富悬殊和分配不公、社会不公问题呈现什么独有的特点?经济发达的背景是否催生了政府先行解决这些问题的设想?对解决问题的优势和劣势是怎么分析的?而今我想,这几个问题如果还没有被认真思考过的话,“新三民主义”将启发思索,也会引导出正确答案。

  “新三民主义”包容政策、法规、思想、行为的容量很大,是个需要填入许多实际内容的特大“填空题”。不过,它在理论上不难理解,实践中也不难操作。只要不是假借这个名目,那么,新三民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或将对人文社会做出宝贵贡献。

  (作者为知名网友)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