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以更大力量防止权力生态恶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20:31  汉网-长江日报

  日前,江苏省财政厅副厅长张美芳被双规。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张美芳为争取立功,在被双规的当日即爽快招供,什么都说,案情波及面不仅牵涉到财政厅内部官员,还牵出江苏省内多个其他厅官。而在江苏省财政厅,不少相关官员已终日惶惶。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口号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沉默权作为一种消极权,越来越被承认。一名官员被双规,可以说,也可以不说,这基于个体的意志。张美芳选择了说,虽出于争取立功的主观意愿,但这是她的权利,哪怕已被双规,另外从继续发现问题、公正查处问题的角度看,这样的行为也不能被视为恶,招供的行为问题和招供出的问题,不可混为一谈。

  值得重视的是后一个问题。张美芳因为他人检举而被双规,目前此案被当地纪检部门认为案情重大,且被省纪委专设办公室集中查案。如果张美芳招供的情况属实,那么此案的重大性将不再只是因为张美芳个人的涉案细节,而是可能会有另外的牵扯。“个人腐败”扩大为“群体腐败”,其实就是腐败主体链条化、腐败过程立体化。郴州腐败窝案、浙江嘉兴平湖腐败窝案、湖南耒阳矿征办窝案等,都已经说明腐败的链条化、立体化已是反腐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此一案情可能跨部门。其他厅官有没有感到惶恐,通过报道看不出来,感到惶恐的官员只是财政厅内部相关官员,他们为何有这种心态,值得分析。可能性有很多,比如处在依附于权力主体的地位,被裹挟进群体腐败的机制之内,存在于一根链条上,确实为张美芳是否会带出自己的问题而感到不安;比如担心张美芳张口乱咬,将自己牵涉其中;比如虽然自身清白,但可能掌握了他人的问题,左右为难。张美芳案是否涉及群体腐败问题,有待相关部门调查认定。但无论如何,一个人出了问题,而使一个群体惶惶终日,不能说是正常。

  群体腐败或者一个腐败而令众人难安,体现了怎样的权力生态呢?一是权力的分肥化,共处利益链条,好处均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环境的结果劣币驱逐良币,欲保持清洁而不能,只好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反腐也就变成反谁谁腐,被查的只当自己倒霉。一是权力群体内部制衡和监督的虚无化,除非利益牵扯或个人恩怨,对腐败现象视若无睹,但求相安无事。

  权力生态的恶化,与权力运行的机制有关,最关键的则是权力监督机制的滞后和封闭。对于一些贪腐官员的举报,可能早已有之,但举报不到一定级别,不被重视,可能就不会起到作用,有的举报通过网络发帖,甚至会被视为对官员的诬蔑,而难以启动调查,有时反腐败性质的确定,是由细枝末节的问题所带出,有效的监督与发现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同时,监督呈现以权力内部监督机制为主的半封闭状态,开放的外部监督则相对乏力。

  铁腕反腐,从严治吏永远是一个现在进行式,非中国独有。腐败呈现出的群体性、链条化趋向,权力生态的整体污浊化苗头,都显示规范和监督权力,不能仅靠内部机制发挥作用,如何依赖公众力量制约和监督权力,是我们应当思考的方向。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