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村教师让读书声响彻大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02:11  河北青年报

  17年前,她被拐卖到偏远山村当了羊倌的媳妇,自杀、逃跑,她没能改变命运。11年前,她当起了村小学的代课老师,教孩子识字读书,让读书声响彻大山深处。郜艳敏正努力用知识改变着更多山里娃的命运。

  

山村教师让读书声响彻大山

  ■看着学生们有书看,郜艳敏开心地笑了■摄/本报记者王勇博

  被拐女子教书育人11年

  入冬的太行山,四处灰蒙蒙的。唯有曲阳县灵山镇下岸小学的国旗杆顶,坚持着艳红的活力。郜艳敏的声音从教室里传出,全校仅有的20名学生,跟着她一遍遍朗读。

  35岁的郜艳敏在17年前被拐卖至此,曾经屈辱,曾经绝望,但她最终还是留在了这个小山村,当起了一名代课教师,“可能是命运的安排吧。”

  多年过去,郜艳敏已不常感慨自己的命运,面对学生们渴望的眼神,她更操心这些山里娃的未来。当了11年老师,最初教过的学生,有的已经走出大山,她说,这就是她最大的成就,“知识能改变命运,读书能创造未来。”

  “书里的世界比山里大”

  郜艳敏只有初中文化,更多的知识她不懂。但有一条,她必须传授给学生们,“书里的世界比山里大得多。”但孩子们未必能一下就懂。全校的20名学生,最大的也没超过10岁。郜艳敏觉得,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是第一任务。

  中午放学,9岁的杨佳帅掏出玻璃球,自顾自地玩了起来。“快回家吃饭,下午还得上课呢。”郜艳敏锁上门,对着杨佳帅,一副很生气的表情,然后又笑了起来,“我也知道,孩子们正是爱玩的年纪。”

  郜艳敏一直希望,除了上课的课本,孩子们能多看些课外书。“我最看重的,是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但郜艳敏也承认,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的父母好多都是一辈子种地,很多人家里一本书都没有,谈不上阅读习惯,就更不容易培养阅读习惯了。”

  尽管如此,郜艳敏还是坚持认为,孩子们的习惯是最好培养的。“日复一日地跟他们讲,也用那些伟人读书的故事影响他们,他们也就明白和接受了。”

  “杨佳帅,你爱看书吗?”记者问道。“爱看,郜老师推荐的书我都看。”

  步行10公里给学生借书看

  五年前,郜艳敏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她一下成了名人,面对记者和镜头时,她不再拘谨,但只要一提起书,她的从容就少了很多,“缺书。”

  郜艳敏的办公室和一间教室合在一起,长条桌上的百十来本图书,是下岸小学的全部藏书。看了很多遍的图书,边角早已磨烂。有时,学生们从外边玩回来,伸手在书上就是一个小黑手印,郜艳敏忍不住会说两句,“注意爱护图书。”

  然而,书保存得好不好,在郜艳敏看来并不是最重要的,她更看重的,是能不断有新书让学生们来看。“我每个月400元的工资,会拿出三四十元去买书,可这能买几本啊?”

  为了找到更多的书,郜艳敏每隔一两个月,会步行10公里,到镇上的书店借书。“有一年下着大雪,我抱着借来的书,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后来摔到雪坑里,自己就哭起来了。”说到此处,郜艳敏带着淡淡的微笑,“看见学生们抱着书看,就没啥好哭的了。”

  每次有新书来,下岸小学就像过年一样。“什么恐龙的啊,航天的啊,学生们可爱读呢。”有时,郜艳敏会挑着古诗词带着学生们读。学生们读得起劲,声音就越来越大。在他们看来,这读书声能响彻大山,能传到山外的世界。■文/本报记者乔林

  分享此资讯到贴吧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