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男同”志愿组织不想再潜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04:23  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报记者郭静

  同性恋人群一直是艾滋病的薄弱防区,相当于这一领域的盲区,尤其是近些年来,感染艾滋病的“男同”比例逐步上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专门服务于“男同”的草根组织“山东彩虹工作组”负责人眩眩和服务于“男同”中艾滋病感染者群体的组织“友爱人生”的负责人宇轩,这两位致力于“男同”公益活动的年轻人呼吁,为了自己,也为了爱人,一定健康去爱。

  抱成团希望得到更多理解

  “山东彩虹工作组是2005年成立的,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为像我们一样的人组织一个家园,让大家感受到温暖,不再孤独。”11月29日,在网络上,眩眩告诉记者。这位28岁的年轻人开朗乐观,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目前已经“出柜”(即公开自己的“男同”身份)了,经常面对媒体进行宣传。

  在眩眩看来,现在社会虽然对同性恋的态度开放了很多,但还有很多人存在偏见和歧视。“我们抱成团,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同。”

  目前,彩虹工作组经过5年的时间,在山东16个市设有分组,核心成员97人、固定志愿者376人。

  “主要是开展同伴教育、心理干预、发放安全套、外展等工作。其中外展的工作就是针对预防‘男同’不洁性行为引起的疾病,我们常去‘男同’聚集的据点、酒吧发放安全套、健康知识手册、检测联系卡,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咨询。”眩眩说。

  双重身份有时压得透不过气

  宇轩最初是彩虹工作组的志愿者,2006年,他被确诊为艾滋病感染者,之后经历过一段精神崩溃的日子,当年10月他创立了友爱人生的团体,“都是‘男同’感染者,固定成员现在有七八十个人,济南有30多个”。

  宇轩还没有完全“出柜”,对于周边有些朋友来说,他是公开的,但是对于家人还是隐秘的。“我正在做铺垫,希望我的家人能够接受,我可能会先告诉他们我的感染者身份。至于‘男同’的身份,还是再考虑吧。现在有句话叫‘子女出柜,家人入柜’,我不想伤害我的家人。”

  让宇轩欣慰的是,现在不少人开始接受他们。“尤其是年轻人,比较容易沟通。”但尽管如此,他有时还是感觉透不过气来,“有时候也会想到发病时怎么办,不能说不恐惧,但是已经这样了,只能过好现在的日子。”

  不想只在12月1日被关注

  “‘男同’感染者经历的痛苦会比一般的‘男同’或者感染者更多,我们这样的身份不仅在普通人中有压力,即便在‘男同’的圈子里也有压力。”尽管如此,宇轩说,他经常告诉病友的一句话是:世界没有改变,改变的是自己的眼光和心态,只有自信,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

  采访宇轩时,他的手机不断响起,有几个是联系采访的,“12月1日前后,这种电话特别多,我并不担心面对媒体,只是很感慨,只有这时我们才广受关注,平时更多时候更像是潜伏状态。”

  对于眩眩和宇轩来说,目前他们更期望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这样有利于我们搞一些公益活动,也有利于争取资金。”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