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给力河南百姓评弹 站在百姓角度换位思考才“得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04:36  东方今报

  的哥王先生

  卢书记这话说得那叫一个得劲,显然,是在批评那些不为民办事的当官者。我看该“敲打敲打”这些人。啥叫民生?跟民生相连的事太多太多,咱得一个一个地来办。关键是管事的官员愿不愿意干,是不是真的在干?

  就说郑州前阵子解堵的事吧,那是特民生的事,关系到每个老百姓的出行,当然当官的也不例外,也得坐车出行啊。这事,省里卢书记关注过,市里的连书记也关注,现在是好多了,车比以前跑得顺溜些。我看还没治本,堵车的现象还不少,政府总得拿个根治的办法,下决心治好它。不能主要领导关注了,就治理一阵子;领导暂时没关注到,就不管不问了,任它堵下去。

  这样的话,是假民生。我烦,估计其他老百姓也肯定不“感冒”。

  郑州东道广告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战伟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卢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过部分官员。我认为该批,为啥?没让老百姓满意啊。

  在这儿我不想说大道理,就举个例子:市场经济下的个体服务业,为何想着法子去“讨好”市民,提供你想不到的周到服务,除了赚钱,可能还有个原因,是他们知道市民需要啥,其实也是自己需要啥,这算不算做到“以民为天”?

  而某些职能部门呢,老百姓办事时,为啥光给冷脸、让坐冷板凳?因他们有车坐、办公室有空调,没急需办妥的事,如果他们也有类似的急得上火的事要办,还会这样对待老百姓吗?显然,他们只是做到书面上抑或政绩方面的 “一切为民”!说到底,这些人都没有去“换位”。

  郑州曾搞过 “交警体验的哥”之类的换位活动,我觉得挺好,其他部门也可借鉴。

  要做到 “一切为了民”、“为了民一切”,完全取决自觉,显然力度不够,要实现每个人、每个岗位的自觉“为民”,就要用杠杆的力量让其 “得为民”。要是不“为民”的话,对不起,“板子伺候”。

  河南省环保厅宣教中心 彭辉

  空调公交降为一元,很多家庭一月能省六七十元车费,这些钱足够一个月的水费了。曾几何时,“跑不过刘翔,但绝不能跑不过CPI”,成为一句坊间广为流传的笑话,但笑声之后却透着辛酸。面对眼下高涨的物价,领导干部岂能一笑而过?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心所向,在厚民生。卢书记的这句话,振聋发聩,温暖人心,这是对为政者的警告,也是批评,其实他说的不仅是坐车的问题,还有更多的民生问题,像交通拥堵、物价上涨等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都需要换位思考,其实只要换个角度去想想,思路和做法就不同了。

  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城际线项目部经理 王云坡

  我也坐过机关办公室,对卢书记的话有深刻体会。坐在办公室里看材料、听汇报,凭想象去做决策,显然渠道单一,会因没依据客观实际,而导致决策偏离实际。多去基层转转,多和群众聊聊,获得第一手资料,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再做决策,就能更客观,更符合群众的意愿。

  我也有个建议,就是在下基层调研时,别提前给下边打招呼,选好点直接下去,这样才能看到更真实的东西。如果连真实的声音都听不到,更谈不上换位思考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