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鹰飞不过的山峰”4年后10多分钟轻松穿越

  起止

  经过8年多专题研究,起于阿列隆沟止于雀儿山六道班的方案被确立为最优方案,该方案避开了最危险的地段

  影响

  整个工程线路全长约12公里,其中隧道长约7公里,该隧道建成后,将成为今后高海拔地区隧道制定规范和建设的蓝本

  “冬过雀儿山,如闯鬼门关”。4年后,令川藏线司机们谈山色变的国道317线雀儿山路段将不再让人望而生畏,10多分钟的时间就可轻松穿越。昨日,世界上第一座海拔4300米以上的超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工程建设启动仪式在康定县东俄洛村隆重举行。 “修建雀儿山隧道是四川公路史乃至中国公路史上的一次严峻挑战。”工程负责人表示,这是川藏线上最艰难的路段。雀儿山隧道建成后,将成为今后高海拔地区隧道制定规范和建设的蓝本。

  此外,当天启动的还有国道318线东海路、国道317线俄岗路、省道217线理君路、省道303线小八路改建工程(与雀儿山隧道工程一起简称“四路一隧”工程)。

  山鹰飞不过的山峰

  4年后10多分钟就可穿越

  1951年,雀儿山公路建成。雀儿山川藏公路垭口海拔4889米,是四川最高的公路垭口,平均每年有7个月积雪,积雪最深可达3米。冬季气温多为零下20℃至零下30℃,极端气温在零下40℃,雪崩、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严重,冬季常因积雪而交通中断。因此,雀儿山被称为“山鹰飞不过的山峰”。

  “位于国道317线甘孜至德格岗托之间的、世界上第一座在海拔4300米以上的超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工程就成了翻越雀儿山的关键性工程。”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设计院隧道处处长李海清之前就如此表示。

  整个工程线路全长约12公里,其中,新建雀儿山隧道长约7公里,隧道两端接线长约5公里,项目总投资11.2亿元,建设工期四年。先期开工建设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工程试验段,该试验段起于国道317线三班,止于雀儿山隧道东洞口,全长4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改建,建设工期两年。

  据介绍, 雀儿山隧道通车后,将打通一条新的川西自驾游黄金通道,缩短里程达20公里,节约行车时间两小时,驾车者只需要10多分钟就可穿越雀儿山。

  经过8年多专题研究

  最优方案避开最危险地段

  按照规划,雀儿山隧道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两端接线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李海清介绍,雀儿山隧道有五大难点:一是全国范围内,没有一座海拔4300米以上的超特长公路隧道,其洞口含氧量仅有成都平原的一半,而隧道中部肯定更低,供氧是个大难题。二是季节性冻土,冬冻夏融,对工程质量影响大。这比青藏铁路的永久性冻土施工技术难度更大。三是电力供应难,施工和运营时的用电量是整个德格县的三分之一。此外,还有地质复杂勘测和运营管理两个难处。

  经过8年多的气象、地质、结构、通风、施工技术的专题研究,起于阿列隆沟止于雀儿山六道班的方案被确立为最优方案。这个方案,两端都是平台,全都避开了最危险的地段。

  建有逃生救援的导洞

  隧道人性化设计处处可见

  如何改善季节性冻土?保持洞口结构不暴涨暴缩,隧道壁内穿有“保暖衣”,就在隧道内壁面下铺保暖层,路面沥青下也铺有保暖层;解决电力供应紧张问题,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资源转化;为保证运营安全,将采用远程监控,拟定在40公里外的德格县城设立远程监控中心。

  翻看效果图,与隧道并行的,还有一条导洞,可容纳一辆消防车通行。这个导洞造价为隧道的三分之一,但并非用来通车,这是一条逃生和救援通道。此导洞还有一个功效:长7公里多的隧道通风也是靠导洞完成,设立在导洞两端的大功率轴流风机,先向导洞里送风,然后再转到隧道里。

  设计中,处处体现人性化。为避免司机的视线长期在洞里行驶后对洞外的白雪雪亮的世界不适应,特地在洞口设立了几十米长的遮雪透光钢篷;为避免大雪被风直接吹进隧道里,与风向完全一致的隧道方案被修改为隧道内曲线方案;为防地下水结冰,排水沟比路面整整低了两米多。

  成都商报记者 蒋麟 摄影报道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