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贝之死折射四种病态风尚

  □郭之纯

  超女王贝花龄殒命,受抨击最多的是医疗整形行业的乱象。不过再进一步说,王贝并非只是死于一名庸医,或一次技术的失误,而更是死于一些病态的风尚,即病态的容貌观,畸形的成功学,残酷的娱乐模式和失范的医学伦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容貌美原本是乐观人生态度的体现。但问题是,现在有很多人对这一追求堪称登峰造极,到了不顾健康、不避风险和不计成本的程度……

  有些民族有“折腾身体”的传统,但国人在此方面原本是比较保守的,至多是扎耳朵眼、裹小脚等。现在看来,美容整形手术并非完全没有必要,切个双眼皮,有伤疤的话手术方式处理一下,这类没有什么风险的小手术是可以接受的,但只是为了“再美一点点”就“伤筋动骨”,显然过犹不及。这种现象的出现及盛行,与空虚浮躁的社会心理、亚文化的流行以及外来的影响有关;而在当下的中国,则有商业阴谋的影子在。

  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一篇文章题为“故乡在医疗广告的讹诈中沦陷”,笔者对“讹诈”一词深有同感。投放于乡村的医疗广告,欺骗诱惑带恐吓,是一种讹诈;现在的美容相关行业的宣传,其实有很多也是“讹诈”,只不过手法更高明罢了。简而言之,即引人虚荣,引人攀比,制造时尚感和落伍感,而其最终的目的,是将成本或不过两三元的化妆品,以几百倍的利润卖给“爱美人士”。

  不惜血本追求美丽者,往往有着相似的理由,即“获取更多成功”。其逻辑一般是:如果更漂亮,人气指数就更高,与人交流就更容易,事业就可以更成功,容易找到更满意的配偶,等等。然而,王贝好几年都没有红起来,只是因为下巴宽了几毫米吗?只是因为她比李宇春长得丑吗?显然不是。

  当然王贝们也有苦衷———参加选秀比赛付出了太多,已经难以回头。这就涉及到选秀这种娱乐模式的问题。可以说,当下很多的选秀节目和明星制造,所比并不只是才艺,而更多是财力,是炒作能力,是脸皮厚度,真堪用“残酷”来形容。

  如果只有这几种病态风尚,王贝们或只是陷于观念误区,至多会有些财产的损失,但失范的医学伦理,则直接给他们带来了健康的风险。笔者认为,医生应该是医病的,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我认为截骨增高手术只能慎重地用于病人或残疾人,不能施予一切都好只是对身高不满意的健康人。然而现在的医疗整形行业,却为了一己之利而什么样的手术都敢做,什么样的技术都敢发明,什么风险都敢隐瞒,什么宣传手法都敢使出……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这些病态和失范,不只是在中国存在,有些国家甚至更严重。但正如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更圆,不能因为这是一种广泛流行的“国际病”,就失去反思的动力。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