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空气质量是不是优 成都将新增2个监测点盯到

  昨日,四川省环保厅网站公布了《“十二五”四川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点位调整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提出“十二五”期间对现有的环境质量监测网和点位进行优化和调整。按照调整方案,全省将新增54个国控环境空气监测点位、27个酸雨监测点位、14个省控饮用水监测断面,以及诸多不同种类的环境噪声监测点。省环保厅表示,监测网络调整后将能得到更准确更有说服力的环境监测数据。

  关键词:变化

  空气 成都增了2个监测点

  目前,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共有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113个,其中国控点位42个,均为大气自动监测站。而根据调整方案,“十二五”期间,全省将新增54个国控点位,调整2个国控点位,新增19个省控点位。

  成都商报记者获悉,成都市目前共有38个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均为自动监测站),其中8个国控监测点位,分别位于人民公园、草堂寺、梁家巷、沙河铺、金泉两河、三瓦窑、十里店和三道堰。成都中心城区每天的空气污染指数,就是来源于这8个点位。

  根据此次调整方案,成都将调整1个国控站,新增2个省控点。调整的为三道堰监测站,该站为空气背景站,因距城区较近,受局部环境污染逐渐明显,计划调整至都江堰灵岩山。新增的2个省控点位分别位于郫县唐昌镇平乐寺和金堂清江镇,均为农村空气监测站。

  酸雨 成都调整为9个监测点

  目前,全省设置了酸雨监测点位59个,其中国控37个。此次调整后,全省新增27个省控点位,调整6个省控点位,撤销1个省控点位。国控点位由37个调整为25个。

  据成都商报记者了解,成都目前的酸雨监测点位共7个,分别位于茶店子路、大石东路、二仙桥、红光村、芳邻路,以及都江堰的外北街、观景路。根据调整方案,成都将新增3个监测点位,调整4个,撤销1个。

  调整后,成都市全部9个酸雨监测点分别位于九里堤北路、金牛区土龙路、二仙桥、高新区科技园、芳邻路、都江堰水文站二王庙景区,金堂县清江镇荣华村8组,以及都江堰沙西线、紫坪铺镇。

  饮用水 成都新增8个监测断面

  截至2010年9月底,全省地表水重点流域国控、省控例行监测断面共有121个,其中国控断面25个。全省地表水水质自动站共有65个,其中有5个是国控。全省10万人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点65个,其中国控水源地监测点17个。调整后,全省地表水省控监测断面共有150个,新增29个,调整省控断面8个。饮用水方面,省控断面(点位)共有81个,新增14个省控断面,调整省控断面9个,其中国控监测断面(点位)有17个;9大湖库共布设了31个点位(断面)。

  调整方案显示,成都地表水新增了1个省控断面,移动3个省控断面。饮用水则新增了8个监测断面,分别为水七厂、西区水厂(都江堰)、南河自动站(都江堰)、关口自动站(彭州),以及还未确定断面名称位于龙泉、金堂、大邑、温江的4个断面。

  噪声 成都在繁华路段新增监测点

  截至2010年9月底,全省噪声监测点位共计5430个,其中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4418个,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点位138个,交通噪声监测点位874个。调整后,噪声监测点位共计5851个,其中功能区噪声监测新增点位5个,交通噪声监测新增点位105个,区域噪声监测新增点位216个。

  方案显示,成都功能区噪声监测点调整2个;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新增41个,取消38个;区域噪声监测点新增91个。其中,新增的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于清江路、IT大道、天府大道北段、天府大道南段、锦江大道、武侯大道等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

  关键词:建议

  各地应继续增加监测点位

  征求意见稿向各市州提出建议———1、由于各市州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建议各市州根据各地发展趋势,增设环境空气监测点位。2、岷江、沱江、嘉陵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水系,地处我省腹心地带。建议在“三江”干流水环境安全影响较大的32条支流增设点位,以便更全面了解全省地表水水质状况。3、由于现有的监测项目偏少,建议针对各地不同的特点不同特征污染源,增设相应的监测项目,以便更科学、全面了解环境质量状况。

  关键词:背景

  城市不断扩张 环境监测没跟上

  省环保厅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张,现有的环境质量监测网和点位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环境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必须对现有的环境质量监测网和点位进行优化和调整。

  省环保厅称,此次调整的目标是通过整合资源,增加监测站点和监测指标,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一个布局合理、覆盖全面、功能齐全、指标完整、运行高效的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成都商报记者 祝楚华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