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读好书 不是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06:13  浙江日报

  本报记者 王婷 通讯员 周洪波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石。

  教育,关乎千秋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

  如何让孩子有书读?读好书?有关教育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如今,浙江正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稳步推进教育改革。

  无论贫富 都有书读

  今年,温州鹿城区的小学首次实施“取消捐资择校”新政,全部学生就近入学、不收择校费。腾腾妈妈原本打算让孩子到水心二小就读,新政出台后,腾腾就近去了新村小学。

  促进教育公平始终是浙江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我省加大教育统筹力度、促进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今,我省不仅普及了9年义务教育,还完成了向普及15年教育的跨越,每1000名学龄孩子中就有965名能保证完成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十五年教育”,每100位适龄青年中就有43位享受到高等教育。同时,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面实行中职学校城乡学生资助制度……这一个个政策让孩子无论贫富都能念上书。

  城乡教育 均衡发展

  在农村教师进城区考试中,宁波北仑已经连续3年出现报考人数少于公布岗位数的现象。“农村老师不愿到城市,这简直是全国的一个奇迹。”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振有由衷感叹。

  北仑农村教师不愿进城,是我省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北仑在为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增加岗位津贴的同时,还专门设立了每年180万元的农村优秀教师奖励金和农村学校创建优质教育资源奖励金,并鼓励骨干教师下派支教、上挂拜师,逐步改变城乡师资不平衡的困境。

  自2005年我省启动农村中小学4项工程以来,共计投入34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使农村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我省还推广“名校集团化”、“城乡共同体”等办学模式,组织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开展教育结对帮扶,不断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目前,偏远山区的乡村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会打开电脑,进入浙江教育资源网页面,一边浏览精品课件,一边进入特级教师工作室,与杭州、宁波等地的教师交流教学心得。通过远程交互教学,共享城乡教育资源。

  教学改革 方兴未艾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教育永恒的话题。经过多年的努力,素质教育在浙江大地成果初显。

  无论在基础教育领域还是在高等教育领域,教学改革一直是我省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中小学,我省积极培育和推广“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高校,一大批学校正在探索通过学分制、弹性学制、开设主辅修课程等措施,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成才路径。

  在高考制度改革上,我省较早推行平行志愿,按照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多样化选拔人才的要求,实行分类测试、分批选拔和统考加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于一体的新高考方案,有效增加了学生和学校的选择权。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