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报买下50本《路在远方》送给需要幸福的你

  本报记者 刘栋 本报通讯员 李梦莹

  前日,在欧阳胜书籍研讨会上,我有幸拿到了一本他的作品。夜晚,慢慢翻读,心也渐渐沉静下来。欧阳的文字不煽情,而我却被感动了。

  于是,昨天中午,我又一次约了欧阳,见面地点就是他在杭州的小窝。一是希望看看他生活和创作的环境,另一个目的也是代表报社买50本《路在远方》,因为,我们都认为这本书值得拥有更多的读者。

  欧阳的生活排得很满,为了生活,他兼了好几份职,却还是因为先天的弱势要常常担心生计。昨天中午的见面,他是从单位请假出来的,而我们,也有幸走进他蚁居的世界。

  虽然早就知道欧阳带着年迈的双亲窝在小小的车库里,生活条件艰辛,可当昨天,我踏进这个家门,还是被震惊了。整个房间就是一个小小的车库,散乱着简单的家具,然后便是书,墙角醒目地堆着一箱箱《路在远方》,成了屋里最大的光亮。进门是个小小的客厅,里面是卧室,放着两张床,而靠近北面的一个小间便是欧阳的创作室了,室内堆满了书籍。

  欧阳笑着说,目前他对生活最大的期望就是能有个真正的屋子,整齐地堆下这些书,能够衣食有着、安静创作也就知足了。

  说起文学,欧阳说总觉得是一场宿命。刚来杭州时,文学并不是他的选择,他做过策划、文案、企宣,甚至还开广告公司创过业。不是不能胜任,不是不出成绩,只是身体状态的无奈,只能放弃。路似乎越走越窄,却又越来越亮,文字、文学,成了他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欧阳说,“有时候会觉得这是一场宿命,如果我没有残疾,那么我一定会是个普通的白领,在办公楼里做一份稳定的工作。世界似乎关上了我所有的门,所有的失败阻挠都是为了要引导我走向这扇窗,那就是文学。”

  对于未来,欧阳是充满理想色彩的,但事实上,若没有这份理想,这份坚持,他早已经被命运击垮、沉入生活的泥淖。欧阳说,在出书的过程中,他纠结了很久。他一直坚持出一本有社会意义的书,而非有个人意义的书。有书商朋友劝他写自传式的经历,会更有市场,可他还是以相当的篇幅收纳了许多呼吁社会理解残疾人的文字,这是他的人文理想。

  谈话间,欧阳的电话不停地响起,他抱歉地笑笑,“我就是爱管闲事,朋友什么事能帮忙我都愿意掺和一把。”正如他对生活的坚持,在困境中,你是连抱怨的时间都没有的。未来需要你自己给。

  我很喜欢欧阳文中的一句,“人很难摆脱宿命般的孤独,难免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悲愤和凄迷,可对于生命,只要能坚守脚下的土地,倾情投入,无悔执着,那么无论是在顺境中成功,还是在逆境中落败,你的人生就会有一种淡然的美丽。”对于他如此,对于所有在生活中挣扎、为梦想拼命的人都是如此。

  欧阳胜特别给钱报的读者题了字:“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但每个人都可以奋斗”。他想告诉所有的朋友,生活没有什么不可以,心中有梦就要飞,虽然你可能不会成功,但奋斗的步伐不能停止。欧阳还写下了“有爱的世界不再有残缺”,说要送给那些志愿者朋友们,感谢他们对残疾人的帮助,同时也希望书中的文字能让志愿者朋友们更了解残疾朋友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读者朋友,如果你的人生正处在困境中,你难过得无法面对;如果你希望感受一个残疾作家对生命感悟的力量;如果你也想尝尝幸福的味道,那么请你拨打我们96068热线,告诉我们你的故事。我们会从中选出50名读者,送出由欧阳胜亲笔签名的《路在远方》。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