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展会上被忽悠 3万元买了件假玉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07:12  南京晨报

  花3万元在南京市秦淮河边举办的展会上,买了一件看上去挺美的玉镯,谁知却是假货。昨日,家住南京市汉中门大街的陈女士四处投诉反映此事。她说,得知上当后,她想找商家要求退货,谁知对方竟然撤摊走人了。眼下,正是年终各类展会举办高峰期,晨报提醒市民应提高警惕,以免被无良摊贩坑了自已。

  展会上买下一件3万元玉镯

  这几天,在南京市水西门长虹路段的秦淮河边,一个展会在此举行。

  据了解,此次展会是由南京秦淮河开发公司将场地出租给展会主办方,由南京后宫展会公司举办的。展会上,不仅有皮草羊绒品牌服装、南北干货土特产品,而且还有珠宝玉器等产品。由于售价相对低廉,每天吸引许多市民前来购买。

  今年56岁的陈女士家住南京市汉中门大街,听说正在举行展会,陈女士上周日乘车去逛了一逛。“卖玉器了,正宗的云南龙腾玉,价格便宜……”陈女士说,她一向喜爱玉件,可一直为没有能买到一件心爱玉镯而遗憾,正当她逛到展会一玉器摊时,一男子的叫卖引起了她的注意,陈女士连忙走到玉器摊前,一件绿色玉手镯吸引住了她。

  “大姐,我这玉手镯要在上海展会上,一定会卖出30万一件,南京市场卖不动,想要,6.8万元便宜卖给你。”就在陈女士拿起一件绿色玉手镯时,自称周平的摊主又是拿名片,又是忙不迭地向她介绍该玉手镯怎么怎么正宗,又怎么怎么好,不要错过机会。陈女士爱不释手地拿着绿色玉手镯左看右看,与摊主开始了讨价还价,最终从6.8万元还到3万元成交,摊主一再告诫她,不要向别人说此价卖给她的。“我确实想买,当时身上钱不够,只有1500元,随后我又是回去拿,又是上银行,3万元还是不够,最后又向儿媳妇借了4000元才凑足了3万元,买下这玉手镯,临走时我向摊主索要发票,他说展会上所售东西都没有发票。”陈女士说,一时糊涂她就走了,自以为买到了一件货真价实的玉手镯。

  一鉴定玉镯是假货

  拿回家后,陈女士家人感觉玉手镯不对劲,于是前天上午陈女士便拿着玉手镯来到了江苏省质监局南京大学珠宝产品质量检验站,检验站的工作人员对陈女士手上的玉手镯鉴定后说:“这是一件假玉手镯,至少说是一件处理品,手镯内的纹路是加工上去的,最多值几百元。”随后向陈女士出示了鉴定证。

  然而,当陈女士拿着花3万元买到的假玉手镯再赶到秦淮河边展会时发现,向她出售手镯的摊点已撤,摊主早不见了踪影,再照当时摊主留下名片上电话打过去,一接通,对方一听是找卖假玉手镯的事,马上将电话挂掉随后关机,陈女士急得要哭,她只好找展会主办方南京后宫展会公司反映,随后报了警。

  主办方拿出3万元做担保

  昨天上午,陈女士又拿着假玉手镯来到了秦淮河边展会上,要求主办方南京后宫展会公司给一个说法。该公司一位副总经理杜某说,前天他们接到陈女士的反映后,一直在帮她寻找参展玉器的参展商周平,当天晚上他突然走人说是家中老父亲生病才临时撤摊的。

  由于杜某一时拿不出在秦淮河边上举办展会的相关手续,陈女士又来到出租场的南京秦淮河开发公司讨要说法。秦淮河开发公司一位姓袁的经理拿出了公司与南京后宫展会公司所签协议说,后宫展会公司在秦淮河边上举行展会的相关手续齐全,是合法的,但至于展会因产品质量与顾客之间发生纠纷,秦淮河开发公司在双方协议上已明确,一切由主办方负责。

  不久,杜某赶来表示,现在陈女士拿不出所购买玉手镯3万元收据,他们在没有找到参展商周平之前,先拿3万元放在南湖工商所作为担保,急寻售假客商,如果在一个月之内找不到,他们所拿出的3万元将用来赔偿陈女士。

  工商:玉器投诉处理有难度

  “这几年来,工商部门接到的玉器投诉并不多。”昨天,南京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他们每年接到玉器真假方面的投诉仅三四起。投诉少的原因主要是不少人买玉当作纪念品,而不是把它当作商品来看。同时,玉器市场的行规是考究眼力,卖出的玉即使有问题,很多人都不退。

  “一般消费者需要鉴定的宝石中,最多的就是翡翠和玉。”昨天,南京大学珠宝产品质量检验站的工作人员说,目前市场上的珠宝玉器,尤其是玉器很混乱,主要是以次充好,他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玉石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商品质量,先看鉴定书,一般鉴定书上有CMA(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认证)或CNAL(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认可)字样。而且鉴定书上必须有名称、物品重量、鉴定人签名、批准人签名,还要加盖钢印。在验明商品确实没有问题后,因为这些产品价格很难把握,最好货比三家之后再决定以什么价钱买入。

  提醒:年终展会多,小心上当

  眼下又到了年终了,各种各样的展会在南京大街上层出不穷,陈女士的遭遇值得人们警惕,警惕一些售假者利用展会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

  早在上一周,在南京国展中心举行的“时尚潮流商品购物”展销会现场上,好几个展位在现场售卖现烘现磨的核桃粉,号称价格低廉,而记者调查后发现,展会上这些奸商采用障眼法,挡住了消费者对机器背面进行监控的视线,也使背面的暗箱操作能够得手,转到碾磨机的背面,另一人不断地将瓜子仁从机器上端添加进碾磨机里,从而生产出碾磨机出口流出的所谓核桃粉。后这些无良商贩被玄武区质监局查处。对此,展会主办方表示,确实在审查参展方的资质时有所疏漏。

  律师:买到假货可找主办方

  江苏长三角律师事务所杨朝江律师认为,消费者在展会上买到假冒产品,可向主办单位索赔,如索赔无效,可向工商部门投诉。

  因主办单位在参展前应要求参展商不得销售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同时不得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购买相关商品。为招揽参展商和观众,一些展会组织者动辄便把其举办的展会冠以“国际”、“全国”等好听的名堂,同时还为参展商“量身定做”各类邀请函,同一个展会,发给皮草商的邀请函就说是“皮草展览会”,发给干货的就说是“干货土特产品展览会”,五花八门,极具针对性。

  年终将至,南京市大小市民广场、商业广场纷纷推出一个又一个展会,就食品而言,其中不少打出了“名特优”、“绿色”、“无公害”的招牌。土特产品展销会的数量明显增多,最高峰时曾出现十多个展会同时“打擂”。而实际上,有些标榜自己是“名特优”的商品都是商家随便写的。(请报料人来晨报领取信息费)

  作者:卢斌/来源:南京晨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