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轻轨环线近45公里 设26个车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07:37  华龙网-重庆商报

  出行越来越方便、农民进城务工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十一五”期间,众多重庆市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昨日来自市建委的消息称,预计今年,全市城镇化率将达到或超过53%。伴随主城区拉开“外环时代”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特大城市的发展架势,预计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2%。

  城镇化率由53%提高到62%,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市民们将看到的是,所居住的城市将更美、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出行也将更为便利。

  住:将建30万户巴渝新居

  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预计明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4.6%。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重庆明年将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50亿元,完成轨道交通建设投资150亿元,完成巴渝新居5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10万户。

  按照我市的计划,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2%,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00亿元。“十二五”期间新建巴渝新居30万户,全面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市民的居住条件将进一步改善。此外,今后到近郊旅游,看到的风景也将更美,我市要在5年内建成100个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城镇。

  行:3年建178公里轻轨

  从解放碑坐轻轨到杨家坪动物园耍,很多市民享受到了轻轨所带来的便利生活。来自市建委的消息称,目前,每天乘坐轻轨的市民平均为12万人次,在2013年前,轨道交通建设将新建成线路178.1公里,力争实现运营总里程140公里(含已运营的二号线)以上,通达主城九区,2013年日运量达150万人次。

  据悉,在“十二五”后期,我市将安排轨道交通四、五、九号线和环线的部分区段及控制性节点工程新开工建设。记者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四号线大致走向为:海峡路、南岸区府、鱼嘴、复盛;五号线连接的是鸳鸯、歇台子、石桥铺、江津;九号线则连通沙坪坝、小龙坎、土塆、黄花园、江北城、五里店、弹子石等地,同时还将修建弹子石北至航站大楼的支线;轻轨环线全长近45公里,共设26座车站(具体走向见图)。

  耍:明年新建6个广场

  5年内,重庆人居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安家或投资。据了解,除了加大公租房建设,我市还计划在5年内要建成总里程达647.1公里的快速路网;计划在明年建设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6个广场。至于这6个广场将在哪里布局,市建委称尚不便披露。

  此外,为了改善城市景观,40条主干道也将“动手术”,道路两侧立面和绿化设施将改善。“以后在这些干道上开车,沿途景色肯定很不错。”家住南岸区的私家车主王可说。

  市民心声

  进了城就像进了花园 老两口主动搬到主城养老

  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主城打工多年,早就在这里安家。以前为了看望儿女,家住奉节县朱衣镇的林万清老两口没少往主城跑,可每次都是来去匆匆。究其原因,老两口总觉得城里不是个适合生活的地方。可今年10月,年逾70的林万清将家搬到了主城。

  “原先我觉得城里的空气不如乡下好,走在大街上,马路也是脏兮兮的。”一到城里,林万清就开始“过不惯”,待不了几天,就开始想回家。

  考虑到老人不习惯,渐渐地儿女也不再要求老人来主城,商量轮流回家看望双亲。这样一晃,就过去了5年。

  去年年底,小女儿生了孩子,老两口来探望。此行让林万清吃惊不小:“没想到,这几年时间,重庆从一个脏乱差的城市变成了大都市。进了城,就像进了花园一样。”更让林万清惊喜的是,印象中一直阴霾的天空,竟然连续数天出现湛蓝的色彩。现在,老两口主动将家搬到了主城来养老,平时有空就去照母山公园锻炼,享受天然氧吧。

  10月份的一天,江北区黄泥塝,林万清的家里热闹非凡,儿子、女儿带着孙子们纷纷到来,恭贺乔迁之喜。

  “终于在主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林万清抓了一大把花生糖塞到记者手中,笑眯眯地说:“虽然是二手房,面积也不是很大,但房子位置当道,小区环境好,视线开阔,采光条件也非常不错,我特别喜欢。”

  他说,小区里有专业的物管,还有音乐喷泉、健身步道,环境优美漂亮。夫妻俩还寻思着,城里环境越来越好了,他想说服弟弟一家进城做生意,到城里买套商品房,让彼此之间有个照应。

  每天清晨,林万清老两口都会起床晨练,他打太极,老伴打腰鼓。

  “现在从我们家走路到晨练的地方,需要15分钟。”林大爷说,以后他们住的小区外可能会修广场,到时候一出门,就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他会把小区里喜欢打太极的朋友们组织在一起,切磋太极拳拳技。

  今后到哪里耍都方便 彭水老人坐车2小时到主城

  今年的春节刚过完,彭水龙溪乡如榔村73岁村民周泽兰就开始收拾行李,孙子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因为加班,春节没有回家,但特意寄来机票请奶奶到深圳玩。“我得先赶车到主城,然后再坐飞机。”周泽兰说。

  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周泽兰很少出远门。第一次到主城时,周泽兰才18岁。“当时带着干粮,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足足走了5天才到重庆。”

  周泽兰第二次出远门是重庆直辖以后。2000年3月,公路修到了家门口,汽车直达如榔村。“出门靠走路的时代,彻底结束。”回忆起那个特殊的时刻,老太太仍然很激动。2004年,孙子要到重庆上大学,周泽兰和孙子坐上大巴,4小时后,就抵达菜园坝汽车站。

  今年春节后,周泽兰拿到孙子寄来的飞机票,又一次坐上县城开往主城的大巴车。“那么宽敞、笔直,难怪只要2个小时。”见到刚通车的渝湘高速,周泽兰兴奋地说。

  在车站、机场、公交车上,周泽兰又学到许多新名词,如“二环八射”、“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高速铁路”等。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但老太太开心地勾勒出一幅画面,那就是未来的重庆,交通四通八达、通江达海,今后到哪里耍都方便。

  本版稿件由首席记者 孙黎明 见习记者 郭欣欣 采写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