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双“广州之手”亮相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08:03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讯(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李娜) 卧虎藏龙,各显神通,“100双手”再现广州传奇。昨晚,由广州日报社、广州市国家档案局、广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寻找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颁奖仪式暨《广州日报》创刊58周年庆典在白天鹅宾馆隆重举行。100双“广州之手”中既有广彩广绣等民间工艺大师,也有炮制出岭南佳肴的名厨,有行内的权威,更有市井草根一族。据悉,“广州之手”的手模,连同相关作品和故事,将在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作永久性公开展示。

  百手印证行行出状元

  2009年6月,《广州日报》策划推出了“寻找100双传承广州文化之手”大型活动。 这是一个跨年度重点打造的岭南文化推广项目,既体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广州亚运添上了浓墨重彩的特色之笔。经过历时十六个月的精挑细选,民间各行各业里心灵手巧的名家名匠凸显而出。

  活动分三个阶段,评选出“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其中的30双“广州巧手”来自工艺美术类的“巧手”,包括了17位省级以上工艺大师,分别来自广彩、广绣、牙雕、玉雕等广州传统工艺的各个领域。其中,30名大厨被授予“广州撚手”称号,成为广州饮食文化的代表。其余的40双手,又分为人体医疗及美容美发类的“广州妙手”、修理制造类的“广州能手”和创意类的“广州魔手”。

  真正体现广州文化

  “100双手”活动创意源自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李婉芬的提议。她曾这样描述:“把广州的人文故事告诉广州亚运的朋友。我们举办这个活动,目的是向世界展示、为子孙留下:21世纪第10年,100个精彩广州人与第16届亚运会精彩同行的故事。”

  评委之一的钟南山院士认为,用“手”的概念来传达岭南人的文化,再合适不过。这次活动,凸显出了岭南的特有文化、广州的风情人情,也能看出本地的艺术水平和科技水平。《广州日报》这一次“100双手”的评选,能够将广州的文化、艺术介绍给全国、全世界。

  记者在颁奖晚会上看到,100双“广州之手”,既有广彩广绣等民间工艺大师,又有炮制出岭南佳肴的名厨,还有仁心仁术妙手回春的名医。百位大师,有的是行内的权威,有社会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但大部分是来自市井阡陌、草根社会,真正体现了广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最小入选者年仅17岁

  刚刚上高二的17岁男孩招俊能是本次“广州之手”活动中最年轻的选手。小小年纪的他拥有十三项发明作品(其中七项获国家专利),60多个国际国内奖项。曾在20天内两次进北京人民大会堂获奖,当选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此次凭借环保节能的发明——公交车站用语音导盲装置,招俊能入选“广州能手”。

  据了解,“100双手”还进行了手模采集,每位选手手模按印两份,一份是红木模板,留给选手个人收藏,另一份是黑色大理石模板,这个手模,连同他们的作品和故事,交由广州档案馆永久收藏,并将在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作永久性公开展示。

  2010年12月1日是《广州日报》创刊58周年,在“100双手”颁奖仪式上,广州日报人也举行了创刊58周年庆典。据悉,在第58个年头,《广州日报》将以更引人入胜的报纸,与新广州肩并着肩,谱写岭南文化的大未来。1分2分3分4分5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