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祠堂新功能:传承文化,休闲健身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08:26  南方日报

  

祠堂新功能:传承文化,休闲健身

  南方日报讯(记者/卢真伟通讯员/胡见宇)在麻涌,古老的祠堂正发挥着新功能,成为文化活动阵地和居民休闲中心。该镇39间祠堂的保护和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多个祠堂同时新建或修缮,一种全新的“祠堂文化”正在这个水乡镇兴起。

  漳澎陈氏新建陈公祠

  过去,祠堂是村民集会的主要场所。不管是举族大事还是婚丧嫁娶,都是在祠堂举行的。如今的祠堂则增加了村史展馆、农家书屋、曲艺社、专题展览室、老人活动中心和健身娱乐区等多种功能。

  近日,由香港知名企业家陈冠杰出资2000余万元建设的陈公祠堂已建设完工。该祠堂于2008年6月开工建设,祠堂占地约16亩,气势宏伟,由开阔的广场、牌坊、庭院和高大宽阔的主体建筑组成。室内宽敞明亮。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容丰富。

  陈冠杰在漳澎出生并长大,早年在香港成功发展了事业。他说,捐建祠堂是他多年的梦想。陈氏从江西迁徙至漳澎已有1000多年,一直没有祠堂。现在,有了这个祠堂,村里人更可以了解本土的历史,传承文化。此外,祠堂也可以作为文化建设的阵地,群众可以在此唱粤曲、舞狮等,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蔼林萧公祠获全面修缮

  麻涌镇现存祠堂共有39间,分布在全镇各村。本着“花小钱、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麻涌镇将农村中司空见惯的现成祠堂,打造成集村史馆、图书馆以及群众活动中心等多功能合一的宣传文化工作阵地,赋予祠堂新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现代文明。

  再过一个星期,麻四村唯一保留下来的祠堂蔼林萧公祠的修缮工程就要竣工了(如图,卢真伟摄)。村民萧先生和几个村里的老人每天都来祠堂施工,偶尔也帮上一把。他说,这个祠堂是按原貌重新修缮的,村民很快就可以在里面参观休闲了。

  蔼林萧公祠是麻四村最具特色的建筑,它位于麻四村八坊,始建于清乾隆年。由于年久失修和风雨侵蚀,祠堂建筑结构有所腐坏。为了使这一镇级文物单位得到更好的保护,村民主动捐款,在市、镇文化部门的指导和村的支持下,投入约35万元对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

  在修缮前,麻四蔼林萧公祠一直是该村的老人活动中心,村民在这里弹唱粤曲、看报纸、下棋。修缮后,这里仍然是老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由于历史原因,麻涌一部分祠堂几易他用,曾用作办学、改作厂房、幼儿园、老人活动中心等。因年久失修,一些祠堂日渐残破,面临倒塌。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打造祠堂文化,加强文化建设,近年来,麻涌镇开展大规模祠堂修缮工程,打造麻涌镇独特的祠堂文化。修葺一新的祠堂成了文化建设的新阵地,不少祠堂在不影响原有建筑的情况下,增设了象棋、读报栏等文化娱乐设施。村民还经常在祠堂里开展粤剧比赛、舞狮、庆典等,古老的祠堂正焕发出新的风采。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