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医疗改革更值得期待的不是数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09:14  生活新报

  李牧

  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我国将逐步减少个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计划到“十二五”末,把个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减至30%以下。(11月30日《京华时报》)

  在中国现有社会历史发展水平上,五年内实现国民看病个人负担低至30%以下,是一个非常感动人的目标,需知这个“国民”包括最弱势的群体,从农民到城市贫困人口。中国政府特别是卫生部的上述目标当然要肯定。但花里胡哨的数字,很难说明真正的问题所在:医疗服务的公平。

  首先,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医疗在大城市更加优质、对特权阶层方便。花同样的钱,服务完全不同。甚至对某些弱势群体,可能花更多的钱却接受更差的服务。其次,医疗利润分配不公,十几元钱的出厂药,到销售终端能达到二百余元,大量的暴利被中间环节刮走,生产商和患者双重受害。医疗服务的不公平,并非不患寡而患不均,而是中国医改的关键。就算个人负担低至10%,所有的投资花不到患者身上,这医改也是完败。

  医改的目标是提供良好的健康保障服务,这样操作性可能远比数字重要得多。30%是一个看起来非常低的数字,相对却很巨大。大病治疗几十万,对于太多的人,30%也负担不起。

  医改的真正目的并非降低患者个人负担,而是整个医疗市场运作合理。财富守衡,医保主要负担由个人转向“社会”,“社会”并不会凭空产生财富,挥霍浪费中饱私囊,最后受损失的依然是每一个社会成员。

  卫生部还提到让中国百姓个人承担看病费用“达到国际水平”。这个表达可能挺迎合中国的大众心理,但什么叫“国际水平”?奥巴马为美国医改穷尽招数,险险过关,各方面依然怨声载道,是不是“国际水平”?加拿大的全民医疗体系由各省运作,安大略省公共开支的一半用于医疗保险,完全靠强大的经济环境支持,经济稍有滑坡省政府立即债台高筑,是不是“国际水平”?

  医改也好,“十二五”年计划也罢,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成果,而不是一连串的数据。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