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马路挺干净 门前雪难自扫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09:46  辽一网-华商晨报

  

大马路挺干净门前雪难自扫

  昨日沈城165条街路和52座桥梁除雪完毕 但社会化除雪情况不理想 仍有27.5%尚未完成

  文体西路附近商铺的业主将积雪撒到马路上■本报记者 蔡敏强 摄

  晨报讯(记者 张毅 实习记者 谢杨)昨日,沈城165条街路和52座桥梁除雪完毕,街路除雪已转向社会化除雪。

  然而,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沈城社会化除雪仍有27.5%尚未完成。

  记者了解到,沈阳市路桥除雪面积6500万平方米,专业除雪负责的仅占总面积的24.1%,其余约5000万平方米(不含住宅小区)都是由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和市民等以“自扫门前雪”的方式义务除雪。

  然而,目前社会化除雪情况不容乐观。北市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新河表示,辖区内的商业网点很多,但多数不合作,“仅以近两次的降雪来看,街道已经花了1万多元雇车辆除雪,不仅在时间上相当紧迫,还增加了开销。”

  陈新河告诉记者,目前沿街单位无论是缴纳市场化“代扫费”还是主动清扫都有难度,经常是管理部门主动上门做工作,也很难起到效果。

  沈河区城管局有关工作人员说,以往全民上街除雪的情况在沈基本消失,即便是政府部门也很难起到带头作用,小商铺、门脸更难执行这项义务。

  沈河区除雪办相关负责人说:“即便不扫除雪段,自扫门前雪也是相当不错的。而且清扫门前雪对店铺本身也有好处。”

  沈河区龙凤寺巷附近一家餐馆,被沈河区城管局评为除雪优秀单位。他们的除雪面积为900平方米。

  经理王英芝表示,除了让店铺在周围更有人气外,除雪干净也会让店铺的卫生得到保证,这也是件受益的事情。

  首个居民自行除雪的小区———

  红巾小区百余居民自发除雪

  晨报讯(记者 张毅 实习记者 谢杨)昨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沈城首个居民自行除雪的小区———红巾小区在沈已经运行2年。

  昨日13时许,沈河区红巾社区内道路整洁,积雪被清理到马路旁。75岁的社区居民亢秉铨和77岁的李德英正在做收尾工作,他们正对社区绿化带内的积雪进行清运。

  亢秉铨说,昨日9时许,社区里100多居民自发来到小区除雪。

  据介绍,11月30日是红巾社区居民自行参与扫雪的2周年。红巾社区书记陈建国介绍,红巾社区在2007年进行千万元的改造后,让社区的环境大为改变,不少居民“不好意思”不参加扫雪了。

  陈建国说:“亢大爷和李大爷是社区里的‘名人’,他们带头除雪让很多人都受到传染。”居民陈铭表示,看到岁数这么大的老人还在扫雪,心里过意不去。

  陈建国还记得,2008年他上任伊始,还曾被社区居民批评过“除雪不力”,但现在这里形成了良好的除雪氛围。

  沈河区城管局社管科科长李贵林表示,除雪工作目前最缺少氛围,“互相影响”能有效提高除雪积极性,这也成为除雪部门未来的工作重点,毕竟除雪是大家共同的义务。

  社会化除雪

  立法督促,如何?

  晨报讯(记者 张毅 实习记者 谢杨)通过行政立法手段,督促社会化除雪,您认为如何?

  ■赞同 通过立法捆绑收“代扫费”

  北市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新河:对商铺的除雪义务实施“捆绑”,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实施“代扫费”,可在入冬前就交纳,避免“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的状况。

  ■反对 持续的社会动员是最佳方式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刘平:通过行政立法确保除雪义务并非最佳手段。公共义务责任的背后更多是道德的体现,持续的社会动员实施除雪应该是最佳方式。

  除雪·曝光台

  自扫门前雪后

  马路成了“雪场”

  晨报讯(实习记者 郭晓巍)自扫门前雪本该得到表扬,可要是把雪堆到马路上,就太不地道了。

  昨日10时许,记者来到市民举报的路段———和平区东北大学南校门附近的文体西路上。

  市民马先生说,该路段在早高峰时间出现积雪挡路的现象,“这是因为附近洗车行的人把门前的积雪扫马路上了。”

  记者看到,在事发地点,20多家汽车清洗、美容店门前的积雪被清除,但马路上仍存在积雪。现场还有人将积雪用铁锹往路上“铺”。

  对此,和平区执法部门表示,将通知相关人员走访调查,给予反馈。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