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艾滋病日特别报道:对男同的伤害始终存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11:35  云南网

  NGO的人员希望社会理解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

  

世界艾滋病日特别报道:对男同的伤害始终存在

  进入舞厅,一束黄色的灯光打在阿妹的脸上,这是属于他的快乐时光

  

世界艾滋病日特别报道:对男同的伤害始终存在

  舞台上的娜娜与阿妹抛开了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尽情热舞

  

世界艾滋病日特别报道:对男同的伤害始终存在

  劲爆的音乐、炫目的灯光让娜娜和阿妹很开心

  在很多人的眼中,他们错了,错就错在他们爱的不该是同性,所以他们焦虑、他们困惑,可又欲罢不能。他们只有尴尬又迷惘地面对家庭、社会给他们的白眼、谴责以及伤害。

  有很多伤害在白天黑夜不断上演,歧视、嘲讽、报复、性病、HIV、殴打、暴力……云南省防艾局综合处的李朝梁介绍,去年就有两名男性性工作者被杀害。

  自身恐慌 18次检测都是阴性,但他还是惶恐

  10月份,小莫做了第18次HIV检测检查,虽然是阴性,可是他还是惶恐不安,没有安全感。自从有了那次不安全的性行为之后,恐艾的阴影就挥之不去。疾控中心的医生都认识他了,不给他重复做检查,他就到各个医院,但没有一张报告让他信服。

  和小莫一样,很多男同在恐艾中无法自拔。云南平行的工作人员介绍,如果身边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内心世界,长久压抑,会让他们慢慢没有认同感,继续自闭。他们一旦找到一个途径去倾诉,这样的快乐会鼓励他们继续下去。“他打电话来,一方面是我们都是陌生人,有安全感,可以敞开心扉聊。另一方面才是他对艾滋病的恐惧,重复的阴性检查报告已经没有说服力,他们更多想得到的是认同和理解。”

  如果小莫是一个极端,那么另一个极端,则是回避。回避HIV检测,不仅仅给自己的健康埋下隐患,也给自己的性伴增加感染的风险。许多生活在地下的男同们,回避检查,回避接受现实。

  同事伤害 在同事面前出柜的小风,丢了工作

  小风的工作是做服装生意,同事都是中年妇女。平时他们无话不谈。“她们拿我当姐妹,我也没什么,一起吃饭喝酒,干啥都行,有时候出差,她们还不介意,跟我同住一间房子。”

  “我以为她们知道,我以为她们不会介意的,我就想如果说了,自己会轻松些。”一次,小风和同事们在KTV喝酒,喝醉了的小风,将心事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一名关系最好的同事。同事惊讶万分,马上就离开了。小风没有介意,毕竟关系那么好,他还借给同事两万块钱买房。可是第二天上班时,小风才察觉自己犯下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我刚到单位,很多人就在窃窃私语,消息的确传得太快了,我没想到整个单位都会这样伤害我。”小风追悔莫及。单位里的大姐们不再跟他一起吃饭,还有意地躲着他。小风自认为关系最好的同事,当天就将两万块钱还了给他。“我终于知道了他们对同志的接受程度,可是晚了。”小风哭了。最让他忍无可忍地是,他被传有艾滋病,后来领导找小风谈话。“你猜他说什么,为了不把艾滋病传播给其他同事,让我辞职。”小风从纸盒里抽出好几张纸,他最终还是辞职了。

  “同志和艾滋病能画等号吗?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对我?”小风的墙上贴着一张《蔡康永说话之道》的海报。他是小风的偶像,榜样的力量曾一度让他对生活充满信心。可是这次他搞砸了。

  同性报复 小弘被同性恋者报复感染艾滋病

  小弘是一名易装男性性工作者,从进到这一行,他就一直生活在忐忑不安中。每次面对不同的人,他都非常小心翼翼。不久前,他感到下身有些不舒服,一种不祥的预感立即涌上心头。

  果然,检测结果出来后,他觉得天塌了。为了维持治疗,他还在会所工作,他的病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他们都叮嘱小弘,出去工作时一定要小心,一定要戴安全套。安全套?!小弘脑海中立即闪现出一个男人——讲着云南方言,身高170厘米左右,偏胖,约30岁,开一辆白色微型车。

  小弘记得几个月前接待过他,小弘的其他伙伴也接触过他,这个男人从不会讨价还价,多数情况下会要求就在他的车上发生关系,在发生关系时会将安全套弄破。“自己的病会不会是这个人传染的?”小弘的心跳得更乱了,如果是的话,那真是太恐怖了,这个人一定是故意的。小弘赶紧通知了其他接触过该男子的同伴去医院检查,同时也通过在会所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志愿者通知其他“易装者”,“在遇到此人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

  现在,他会特别注意开白色微型车的人,他希望有一天能亲手抓住那个男的,“不过,抓到他又能怎么样呢?我的生命已经写上句号了。”小弘在日记里写道。

  第三眼看“同志”

  理解他们的生活

  尊重他们

  隐秘的性向、社会压力、家庭接受程度,同志一直被称为“柜族”。“这样隐秘的身份,增加了传播风险。只有在同志圈子里时,他们才能敞开心扉。”昆明市艾滋病关爱中心的医生说。

  一夜情频繁发生,再加上高危的性行为,让很多男同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上艾滋病毒。很多进入聊天室的人明目张胆地写“现在见”,如果视频合适,就立即见面。陌生人的身体状况怎样?是不是HIV携带者?他们都不考虑,身体的需要放在首位。

  但是如果他们有一个稍微宽松的环境,不被歧视,能在正常环境中工作,发生一夜情的几率就会少很多。“任何事情都在慢慢进步,和前几年相比,主流人群对同志的接纳程度已经大大改善。”从事防艾工作的陈先生说。陈先生是一家民间组织的负责人,这个组织主要服务于男同性恋者和性工作者,他们为性工作者提供外展服务、医疗转介和培训。

  因为人员流动频繁,很多民间组织都提供“医疗转介”的服务,“通俗一点说就是到落脚地当地的卫生部门进行检测和服药。”陈先生顿了一下,“其实我们应该不仅仅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我觉得理解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在精神上给予支持才是最主要的。”

  记者侯玉才 孙文洁/文 龙宇丹/图(都市时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