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五年累计投入358亿元 554万人纳入五保供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14:16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南昌12月1日电(记者 胡锦武)记者从1日在江西省丰城市召开的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会议上获悉,近五年来,我国累计投入农村五保供养资金358亿元,年均增长18%,全国五保供养对象由2005年底的328万人增加到目前的554万人,占全国农业人口比例稳定在千分之六左右,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2006年,为适应税费改革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国务院修订颁布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对传统五保供养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将其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确立了新型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基本框架。新《条例》颁布后,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摸底排查,全国五保供养对象数量由2005年底的328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503万人。

      由于坚持做到及时审批、随时纳入,目前我国五保供养对象已增至554万人。与此同时,随着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的不断投入,我国的平均供养标准由2005年底的每年1064元增至目前的每年2246元,提高了111%。

      此外,为了改善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条件,从2006年开始,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五年来,民政部累计投入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6.05亿元,地方投资60.16亿元,新建、改建和扩建五保供养服务机构3286所。

      目前,我国共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31286所,床位数达209万张,较2005年底增加119万张,集中供养率由2005年的18%提高到31%。

      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表示,当前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供养标准偏低。目前全国平均供养水平仍仅相当于同期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52%,总体尚未达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二是集中供养能力不足。目前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实行集中供养的对象仅占31%,供养设施和服务能力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工作力量较为薄弱。全国平均每13名集中供养五保对象才拥有1名工作人员,绝大多数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仅是给予现金保障;四是一些供养服务机构在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