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云南学生不用出省就能参加28所名校选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15:40  生活新报

  ■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七校组成了“华约”

  ■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十三校组成了“北约”

  ■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八校组成了“卓越”

  都市时报 记者 杨理锐

  2011年教育部关于自主招生的高校名单虽还未公布,但自主招生“三大联考集团”已经结盟。近日获悉,昆明的师生和家长非常欢迎以北大、清华、同济等高校为首结盟的自主招生联考。另外,还有消息表明,“三大联考集团”今年有望在昆设点联考,云南学生可不出省参加“三大联考集团”28校笔试。

  从北大及清华方面获得的消息也表明,联考自招,初衷是节省学生和家长的精力,提高自主招生考试的效率。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联考带来的优越性。

  “三国演义”上演

  或有联考新贵加入

  2010年初,共80所高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其中共有8校结成两大联考集团;但即将开始的2011年自招高校中,已有28校结成三大联考集团。

  另外,在三大联考集团形成的同时,也有信息表明,28校之外的其他高校,已在思考结盟的应对之策,有猜想,会否形成第四联考或第五联考集团,比如形成财经、管理类的联考集团,农林类的联考集团,医学类的联考集团等等。

  目前已经成形的“三大联考集团”是:

  以清华大学为首的,被称为“华约”的七校联考集团。由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组成。该集团成员是否还会增加,目前还不得而知。2010年,“华约”只有5校参加联考,分别是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

  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北约”十三校联考集团。包括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和香港大学等13所大学。2010年初,“北约”仅有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香港大学3校参加。

  还有以同济大学为首的“卓越”八校联考集团。包括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上述学校均同意全方位合作,并签署《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卓越”以工科见长。

  作为高考的补充形式,自主招生从2003年的22所高校启动试点开始,到2009年,已有68所高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但在2002-2009年的7年间,无论清华还是北大,各高校自招考试均各自为政,一校一套笔试试题。

  2010年,不仅自主招生的本科高校扩大到包括云南大学在内的80所高校,自主招生还花样频出,包括联考也在这一年的自招中首度出现,因此,2010年被称为“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新政集中迸发之年”,出现了北大为首的三校联考,清华为首的五校联考,同时还推出了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还有武汉大学与新成立的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将选拔目标下移到高二甚至高一学生。

  进入2011年自主招生考季,参加联考的高校迅速扩大阵营,造就了“三大联考集团”,28校联考。

  联考节约考试成本,学生也多了选择机会

  清华、北大等高校自招联考扩容的初衷是什么呢?

  清华负责招生的老师在对云南学生做宣传时介绍,联考第一可以提高考试效率,节约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考试成本,避免学生在不同城市、不同高校间来回奔波考试。另外,也增加了学生的机会。

  他说,联考的高校,虽然高考录取线不一样,大学总体的学科方向和风格也有不同,但是结成联考同盟后,学生考同样的题目,考试成绩可以通行互认,这就使自招考试效率更高,学生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一位学生可以申请结盟的高校内部2-3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可以用一个考试成绩冲击2-3所高校,多了选择的机会。

  北大招办老师在解答云南学生有关联考的问题时表示:联考圈中各个高校的排位不一样,录取分数也不一样。但是,无论联考集团包括8所还是13所高校,其实用不着每校都搞一套自主招生试题,浪费学生的精力,试题多了,命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也是不一样的。现在联考集团中的所有高校使用同一套笔试试题,再加上各个学校自主面试选拔学生,这样的人才选拔才更加科学。

  学生:建议“三大联考”时间错开

  尽管“三大联考集团”刚形成,但学生已体会到了联考即将带来的好处。

  师大附中理科生小黄已开始准备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她说,按自己的情况,北大、清华有点距离,复旦一是接近二是喜欢,而且复旦属北大自招联考集团,如果考下来成绩好,说不定北大的自招也有戏。这印证了清华的老师关于“联考增加一个向更高目标冲击机会”的说法。

  小黄说,联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不出省,就在昆明参加考试。2010年初,复旦的自招联考还安排在上海举行,云南的学生若想考复旦的自主招生资格,要到上海去考试。但今冬的联考,与北大的考试就安排在同一天。北大的自招考试已连续五六年分省设点考试,所以不必跑到上海,只要在昆明参加“北约”的考试就可以了。

  小黄说,同学们其实都想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因为拿到自主招生资格,虽然只是降20分的优惠,但这20分是个保险,而且也是一个锻炼机会。同时,不必刻意准备自主招生考试,因为无论是北大和清华的老师,都明确地告诉学生们不要刻意准备,只要跟着高考复习走就行了。“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没有更多的负担了。”

  小黄不打算参加“华约”的考试。她虽然是理科生,却并不喜欢纯理工类的枯燥,觉得综合性的大学氛围更适合自己。

  小黄的同学小李则一门心思要参加清华的自主招生考试。她觉得清华的氛围更亲切,北大的骨子里的傲气让她心生敬畏。“再说,万一北大和清华两个联考要是放在同一天呢?我应对不过来。”

  师大附中的小毕同学则是“华约”和“北约”考试都想参加。他得到的最新消息是,两个联考时间会错开。“获得自招资格就多一条路,多个保险,而且考试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干吗不去试试呢?”

  师大附中小方同学的妈妈想让儿子考北大,小方则想考清华。小方的妈妈说,儿子如果参加了清华的考试,成绩不好,可以选择浙大或者南大申请自招资格;参加了北大的联考,成绩如果不如意,也可以选择北航等高校试试。有4所高校可以选择,作为家长,是非常欢迎联考这种形式的。她还建议,几个联考集团最好不要安排在同一天考试。因为学生们总想有更多选择权,能在充分比较的前提下,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高校学习。

  目前已有消息称,北大、清华考试不安排在同一天考试,但没有获得北大和清华在云南招生老师的最终证实。清华老师分析,其实两校考试是否安排在同一天是两难选择,安排在同一天,学生需要提前考虑好自己更适于哪类高校,不在同一天,学生可以多一次考试申请机会,但同时也要考两次,增加考试成本,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

  高校“抢”了优秀生源

  更要培育成才

  师大附中教务处主任李为,是一位资深的“学生参谋”。他明确表示,联考对学生非常有好处,往年清华、北大都在昆明设点笔试,北大包括面试也搬到了昆明,清华还安排远程视频面试,这都降低了学生考试的成本。

  李为透露,2010年初,同济大学的自招测试也在昆明设点,这意味着今年同济联考集团“卓越”在昆明设点考试的可能性也很大。这就是说,参加三大集团28校自主招生资格考试的学生有望足不出省就可考试,极大地节约了学生和家长的考试成本。

  另外,李为认为,如果除了三大联考集团,其余参加自主招生的高校如果结成第四、第五集团,包括财经类联考集团,其吸引力将不亚于“北约”和“华约”的联考集团。从师大附中的情况看,往年就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能真正把名额用满,但采用联考方式后,其余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有可能也会得到更大的利用。学生还可通过联考“曲线救国”,比如,有同学申请北大、清华自招报名资格未获通过,还可以申请两大集团中的任一所高校。待考试成绩下来,如果比较理想,再回头去报北大、清华,人家还是会考虑成绩的。

  李为还表示,当前国内的自主招生,与国外的自主招生和西南联大时期的自主招生还是有差别,西南联大时期或者国外高校的自主招生,一旦高校定下录取,那就一锤定音,直接发录取通知书。但是国内目前的自主招生,还需要参加高考,要高考成绩,所以现在的自主招生只是一个优惠分数。从往年情况看,95%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都不用优惠分数,直接凭高考成绩就能上清华、北大。

  针对联考结盟是“高校抱团抢人”的说法,昆三中校长魏明逊认为,抢生源是高校该做的事,但高校抢了优秀生源去,更要培育成才。“西南联大时期,国难当头,可大师辈出。现在,把全国那么优秀的学生都招到高校了,更要出人才,出成果。我们真敢招那些数学考零分的文化‘奇才’吗?”

  教育专家:对考生一视同仁是底线

  资深教育专家姚先生表示,实施高考制度以来,一场高考决定人生命运已引起了人们的批评和反思,近20年来,尝试过春季高考与秋季高考并行探索,可惜别春季高考的知名度不高,推行了一段时间,几乎无疾而终。紧接着推出的上海高校自招探索、三大集团自主招生联考,其实都是为弥补高考制度的缺憾而做的探索和尝试。

  “联考是一个突破,但并否首创。艺术类院校的专业联考和单独专业考试就是一个先例。艺术类院校的选才已延续多年,既兼顾了专业的普遍性,也兼顾了高校的独特要求,但还是存在考试成本高的问题。普通高校联考是否可以加以总结和提高。另外,联考不论如何推进和发展,应保持一个底线就是公平公正,无论是对富家子弟或农家子弟,要一视同仁。”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