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析称外企超国民待遇终结系市场经济成熟表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21:15  中国政府网

  新闻分析:终结外企税收“超国民待遇”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表现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韩洁 袁军宝 徐蕊)从12月1日开始,我国将对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在华外资企业一直享有的税收“超国民待遇”宣告结束。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是我国为筹集城乡维护建设资金和扩大地方教育经费来源设立的专项税收和政府性基金。这两个税费自1985年和1986年相继设立以来,一直仅对中国公民和内资企业征收。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是我国继统一内外资企业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和房产税之后,打破内外资企业“税制有别”的最后一关。

  “对所有企业实行统一税制是国际惯例,也是中国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表现。”尽管身边不少外资企业对这一新政表示抱怨,但丹麦工业巨头丹佛斯公司新任中国总裁托马斯却认为,早期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曾经得到过很多税收优惠,如今在一个平台上与中国企业平等竞争也是应该的。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指出,征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并不会明显增加外企税负。这两种税费属于附加税费,计税主体并非企业全部利润和收入,而是以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实际缴纳的税额为计征依据。

  “以城建税为例,根据纳税人所在地为市区、县城(镇)和其他地区,分别按照7%、5%和1%三档税率征收,教育费附加统一按3%的比率征收,增加的税负并不重,对外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来说影响不大。”刘尚希说。

  一些外资企业表示,对于一国吸引外资来说,税收政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投资环境和市场规模。

  “十年前,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是看中这里较低的生产成本,今天进入中国则为了参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庞大市场需求。”托马斯告诉记者,税负的增加不会影响丹佛斯对中国的投资兴趣。

  目前,中国已经是丹佛斯全球第三大市场。这家专门从事可再生能源开发和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的欧洲企业,正抓住我国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市场机遇,在国内加快建设研发中心和重点面向西部地区的销售中心,希望将中国发展成集团全球第一大市场。

  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全球最大环保集团——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亚洲区总裁穆乔石。这位在1994年只身来到北京组建威立雅中国公司的总裁在16年间已经将业务拓展到中国30多个城市,员工数量达到25000人。

  穆乔石表示,威立雅对中国的投资战略不会因为税收政策的改变而改变。目前威立雅污水处理、固废处理、能源和交通四大支柱业务均已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一方面给我们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感受到来自中国同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有信心通过增加投资将中国市场收入占全球份额的比重由目前的2.5%增至10%。”穆乔石说。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刘克崮对记者说,对外资税收优惠的取消,是为了建立一个更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税收机制和投资环境,也有助于改善我国外商投资结构。

  今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作为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利用外资的指导方针,这一文件在提出将进一步扩大外资开放领域的同时,强调今后将更注重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政府部门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经连续18年成为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资本的第一位,同时也是世界吸收国际资本的第二位。今年前十个月,我国累计吸收外资820.03亿美元,连续15个月实现正增长。商务部预计今年我国吸引外资有望首度突破1千亿美元。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国民 待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