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漂小伙造蛋形蜗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00:00  兰州晚报

 稿件来源:

  

北漂小伙造蛋形蜗居

  据《新京报》报道 11月30日晚7点半左右,街头,不少人已穿上羽绒服,戴海飞的“蛋形”小屋里,温度表显示4.4℃。戴海飞,24岁,刚毕业半年。利用公司的设计创意,他用竹子造出一座“蛋形”小屋,作为自己的蜗居。

  竹条钉子造出蛋形小屋

  戴海飞的公司位于北京海淀区成府路的一个大院里,在公司楼下,一座小屋像一颗巨大的鸡蛋,立在草坪上。小屋两米来高,麻袋拼成的外皮,看上去有些不起眼。“蛋壳”上,被掏出一个椭圆形的小门,没有锁。小屋的下边,装有轮子,可以挪动。11月30日晚,戴海飞轻轻一掀,就钻进了屋。从里边可以看出小屋由竹条编制而成,上面用一些钉子进行固定。戴海飞介绍,在竹条外,还有竹席、保温膜和防雨膜,最外边,是麻袋拼成的保温层,麻袋里填充着发酵木屑和草籽,“到了春天,里面可以长出草来。”蛋形小屋里摆设简单,一张约一米宽的床,床头放着几本书。床尾藏有一个水箱,里面有压力系统,可以把水压上来,供洗漱用。“一水箱水大概能用3天,用完了就到公司去接。”戴海飞说。

  小屋里并没比室外暖和多少。记者坐了十几分钟,手脚就被冻得冰凉。

  从“城市下的蛋”中获灵感

  戴海飞的老家在湖南邵阳的乡下,父亲在建筑工地干活,母亲在一家公司做清洁工。戴海飞在湖南读大学,从网上找到北京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实习,毕业后就留了下来。他说,父母年纪大了,却仍然在奔波,希望给他存钱娶媳妇,“他们不知道以他们的工资水平,在北京买套房需要工作两三百年。”“即使在北京租房,价格也让我难以接受。”戴海飞介绍,年初,在公司的“双年展”上,展示了一个设计项目,叫做“城市下的蛋”,即可以移动的蛋形小屋。“我希望有自己造的房子,这个设计正好符合我的要求。”戴海飞说,他决定利用公司的设计概念,给自己造一座房子。随后,戴海飞跟表哥借了6400多块钱,在几名学弟学妹的帮忙下,忙碌了一两个月,造出了这座蛋形小屋。国庆节结束后,戴海飞花了3000多元,把小屋从老家运到了公司楼下。白天,他在公司里工作、学习,晚上12点,从楼上的公司下来,钻进小屋睡一觉,早上8点起床,上楼就是公司。只是进入冬季后,小屋越发冷了,晚上大概只有3、4℃。“我有蓄电池,每个月到公司充一次电,晚上冷了就用电热毯。”“不租房,我也是‘月光族’,但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戴海飞说,他已经在小屋里住了快两个月,因为没有房租的负担,每天吃饭不用再考虑怎么省钱,现在,他偶尔还能去咖啡厅享受“小资生活”。

  在聊天中,戴海飞透露,自己的小屋曾经遭到物业驱赶,但因为没地方搬,最终不了了之。虽然也想过要有房结婚,但现在,他很享受蜗居“蛋壳”里的生活。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