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乌市老年家暴增多 投诉站鼓励维权遇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00:40  亚心网

  亚心网讯(记者 秦金俐)“经过家暴投诉站调解后,老头子对我好多了,还知道带着我出去转悠呢!”12月1日,64岁的周大妈说起自己曾遭受老伴的“冷暴力”,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乌市老年家暴增多投诉站鼓励维权遇尴尬

  图为投诉站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家暴投诉材料。亚心网记者 秦金俐 摄

  “像周大妈这种老年夫妻之间的家庭暴力,这两年呈上升趋势。”乌市红庙子街道办司法所所长王顺和介绍说,2009年“红庙子地区家庭暴力投诉站”受理了80多起家庭暴力投诉,其中60岁以上老年夫妇间的家暴有12起;2010年受理了100多起家暴投诉,60岁以上的老年夫妻有15起。

  周大妈是今年8月找到家暴投诉站的,她的老伴70多岁,子女已成家单过,“最近两年老伴的脾气越来越怪,动不动嫌我做饭难吃,也不给我钱花,整天没个好脸色。”周大妈说,经过投诉站工作人员耐心劝说后,老伴慢慢有所改变,“现在知道照顾我的感受了”。

  据王顺和介绍,在设立家暴投诉站前,街道办司法所每年都能接到各社区反映的有关老年人家庭暴力的纠纷,但每年只有几起,这两年数量明显上升趋势。

  对于老年人家暴上升的原因,王顺和认为,首先是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缺乏儿女关怀的老夫妇长期处于孤独寂寞之中,有些老人又没有别的爱好,脾气变得古怪,容易发火,甚至对老伴拳脚相加。

  其次,如今老人对生活质量和个人幸福感的追求意识的增强,也意外地成为部分老夫妇家暴的导火索。“年初有位60多岁的老太太来投诉,说老伴以‘性生活不和谐’为由,经常向她施暴。还有的老人投诉说,老伴有外遇,嫌弃她不会打扮等理由而动粗。”王顺和说,当工作人员把当事双方都请来调解时,做丈夫的陈述的理由基本一致,“他们都说自己有权利过更幸福的生活”。

  另外,个别二婚的老人因为牵扯到财产、子女等原因,常常产生纠纷,为家暴创造了条件。

  针对这种现象,王顺和认为,社会各方应该从精神方面多关心老人,让老人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十分重要。作为离家的子女,要多回家看望老人,经常交流沟通。作为社区,也要在丰富老人文化生活方面下功夫,让空巢老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老年夫妻之间也要相互理解,多为对方考虑。

  据了解,“红庙子地区家庭暴力投诉站”由红庙子街道和红庙子派出所共同组建,由双方工作人员和人大代表共同参与调解工作,建成两年多来已让200多位受害者走出了家暴的阴影。在每处理一起家暴投诉后,工作人员还进行随访,对情况进行备案,必要时可以作为受害方权利事的法律依据,也可以用来监督施暴者的频繁施暴。

  继续阅读

  鼓励维权遇尴尬

  “投诉站这两年来的家暴调解工作走的并不容易。”王顺和说,投诉站常常处于被动和尴尬之中,“往往我们要给受害人‘撑腰’时,她又退缩了,让我们很尴尬”。

  不久前,一位中年妇女被丈夫打伤脸部,造成耳膜穿孔。她找到投诉站反映,丈夫经常赌博,输了就打她,希望投诉站能帮她“收拾”丈夫。“她的伤势已构成轻伤,按规定已到了可以刑拘施暴者的程度。”投诉站民警马文渊说,可他们真要拘留她丈夫时,她又立即恳求起来:“我就是让你们吓唬一下他,千万别关他,我还有个8岁的儿子”。

  对家暴严重的家庭,在多次调解无效的情况下,投诉站工作人员也曾劝说受害方提出离婚,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可有些妇女一听说离婚,立即就以“我没工作,孩子不能没有爸爸”等理由拒绝。

  “9成受害人的目的都是让我们吓唬他们而已。本来是帮助受害者,事后却遭到受害者和施暴者共同的白眼,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参与投诉站工作的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陆峰说,受害者的态度让他们无所适从。

  投诉站今年处理的家暴明显多于去年,王顺和认为,正是因为受害者的怯懦和退缩,纵容了施暴者频繁重复施暴。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