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运人物 轮椅队长亚运城内清除“障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01:05  金羊网-新快报

  

亚运人物轮椅队长亚运城内清除“障碍”
陈琦在亚运城内检查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设施督导员陈琦,数月来天天巡城,清除“障碍”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琦钿 ■本版图文 新快报记者 吴璇 通讯员 运宣 报道

  【凡客谱】

  爱运动,爱篮球,爱广州,爱“挑刺”。不怕得罪人,不嫌麻烦,不知累,只想服务老弱病残者,让他们生活得更方便。我是陈琦。我是亚运城无障碍“找茬人”。

  一个人,改变一座“城”。这是亚残会组委会对陈琦的评价。陈琦,亚运城无障碍设施督导员,前中国轮椅篮球队队长。盛会开幕前数月,为给亚运城的无障碍设施“挑刺”,家住白云区的他,天天摇着轮椅,换乘三趟地铁,从“最北”到“最南”,纵跨半个广州城。一来一回要5个多小时。

  “进城”后,轮椅上的陈琦到处“溜达”。看似闲庭信步,实为苦差。他分分钟得绷紧神经,心细、眼尖、动脑、记录……每一寸缺乏人性化的设施设计,他都要一一纠正。

  亚运城的柜台被削了一截,变矮了,轮椅人士能随便用了;亲水平台旁的台阶增加了坡道,行动不便者可随意进出了;运动员房间内,一夜间马桶边加多了扶手……运动员村的工作人员对他竖起大拇指,还悄悄给他起了个绰号——“亚运城最牛找茬人”。

  不辞辛劳——

  轮椅上巡城累过打篮球

  身为前中国轮椅篮球队队长,陈琦球技精湛,被称为“人车合一”。他曾代表中国参加过2008年北京残奥会,此前更多次出征国际大赛。

  这位运动健将,怎会跑去亚运城“找茬”呢?!

  原来,亚运城始建后,亚残会组委会急需找一个熟悉情况的人,来“验收”各类无障碍设施,助其更趋完善和人性化。于是,运动员村残疾人服务部推荐了陈琦。理由是:有活力又心细,挑个刺什么的,保准能和“灌篮”、“三分球”一样不含糊。而陈琦也欣然应允。

  只是,从家到亚运城的路,实在太“千里迢迢”了。陈琦住在白云区,即使是健全人坐地铁,折腾三次换乘,都需一个多小时。而轮椅代步的他,光是上下地铁,就已相当费事,更别说几经换乘了。去一趟得多少时间呢?陈琦掰着手指算了算,轻描淡写道:“也就两个半小时吧。”

  为能按时赶到亚运城,陈琦每天清晨6时起床,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进“城”后,他的任务就是“巡城”。乍一听,“美差”哪!到处游逛呗!比起激烈的球赛,可舒服多了。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跟运动生涯比,这“找茬”的活计累多了——近十个小时,大大小小的场馆,星罗棋布的道路;从厕所,到阶梯,到座椅,到服务台……几乎亚运城里的每一个角落,陈琦都要化身为运动员、游客等角色“到此一游”;而且还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必须是“深度体验式”的,然后提出设施修改意见。

  一天下来,眼累、手累、脑累、心累。而陈琦,就这么坚持了数个月,而且天天如是。

  首度碰壁——

  “被人帮助我却很难受”

  第一次坐地铁到亚运城,陈琦就发现问题了。

  当他从亚运城附近的海傍地铁站,摇着轮椅出站时,被四级台阶拦住了去路。“我在那里反复试了好久,满头大汗的,就是过不去……”说起那次经历,陈琦无奈地笑了。

  后来,负责安保的警察发现了陈琦,立刻找了另外几位同伴,一起过去把陈琦抬上路面。“当时我心里真的很感动,但也有些难受,觉得对残疾人来说,广州还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

  到了亚运城后,他迫不及待地向亚组委反映了这一情况。结果不到三天,台阶旁就出现了一条无障碍坡道。

  城内挑刺——

  亚运城因他而“改变”

  尽管亚运城运动员村是按照亚运会、亚残会两项标准设计的,但在很多方面,健全人可能很难想到残疾人的实际需要。

  因此,陈琦的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他通过丰富的国际参赛经验找到“问题”,帮助运动员村逐步改进。但其实,这也是份得罪人的工作。

  督导,说白了就是“挑刺”。让人家把已经做好的东西再做一遍。“我没想过会得罪谁,只是想让亚运城、运动员村变得更适合残疾人活动”。陈琦坦然处之,“该说啥说啥,该干嘛干嘛”。

  在亚运城几个月,陈琦发现、改进了不少“问题”。在运动员抵达运动员村的第一站——欢迎中心,他觉得服务台太高了。因为在亚运会期间,运动员可以站着办理各种手续;但亚残会期间,对轮椅运动员而言,就够不着了……他的建议一出,服务台均“缩水”降低到了80厘米。

  升旗广场和国际区的亲水平台,临湖而建。但是从马路走过去,要经过数十级台阶,这对于轮椅运动员无疑就是障碍。经陈琦反馈后,这里很快搭建了无障碍坡道,摇着轮椅可直达……

  微对话

  广州地铁应设多个无障碍坡道

  新快报:每天花5个小时坐地铁,太辛苦了。

  陈琦:身为一名残疾人,我对出行难深有体会。每天5个小时路程的确辛苦,但因为我的付出,可以让更多的残疾人有机会逛街,这就很值得了。

  新快报:与你去过的其他地方比,亚运城的无障碍设施如何?

  陈琦:和很多大型赛事的运动员村相比,我们的运动员村在无障碍设施方面做得更出色。我们的很多设施是永久性的,赛事结束后,居民也可以使用。有一天我见到一个妈妈推着婴儿车,顺着无障碍坡道,很轻松地就走到了亚运城的亲水平台。

  新快报:在亚运城督导无障碍设施时,遇到过困难吗?

  陈琦:一开始在沟通时发现,很多地方在设计时,就没有把残疾人的使用考虑进去。我发现有一个地方有坎,需要有坡轮椅才能上,但工程师跟我讲,必须有坎才能防水。但在美国,我摇着轮椅可以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一点障碍都没有。我只是想说,我们的城市在设计建造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到残疾人。

  新快报:广州的无障碍设施,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陈琦:这次坐地铁发现,广州的地铁没有北京残奥会时的地铁那么方便。一般好几个出口中只有一个口有无障碍坡道,而且标识不够明显,我总是在里面转来转去找不到那个口。有一次我坐滑梯上去了才发现没口,结果又下不来(无奈笑笑)。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