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幼儿园不是不够多而是不够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02:02  新文化报

  第一关注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六一幼儿园今年的报名人数与去年比超出一倍,这让很多家长凌晨排队排号,最终仍然有30多个孩子没有排上号,于是家长纷纷质疑幼儿园发放“人情号”。

  对于任何需要排队的事情,插队是最让人反感的,尤其是在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时候。我国的教育就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过程,这独木桥一座连着一座,竞争中还夹杂着孩子背后的“爹影重重”,这怎能不让家长对“人情号”现象强烈质疑。

  我经常写关于教育类的评论,然而和幼儿园有关的却寥寥无几,不是我不关注,是新闻不关注,我的评论总要依托于新闻。更进一步,政府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恐怕也是各个教育阶段最少的,毕竟这既不是和一个人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高中大学教育,也不是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的小学初中教育。于是我们看到,我国的幼教经费仅占整个教育经费支出的1.3%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为3%以上。别忘了,我国的整个教育经费支出和发达国家可不是一样多的,因此最终的差距绝不是1.3%和3%。

  国家不重视学前教育不意味着个人不重视,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刺激下,“赢在起跑线上”已经被许多家长奉为教育圭臬,而这起跑线已经提到了学前教育阶段。一边投入不足,一边需求旺盛,供不应求自然导致了入园难、入园贵的情况出现。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的学前教育真的投入不足吗?看看到处开花的民办幼儿园,也许并不是幼儿园不够,而是合格的幼儿园不够。当前很多的民办幼儿园,无论是环境、师资力量还是安全程度,都是不合格的,甚至很多民办幼儿园属于没有办园资格的“黑幼儿园”,有条件的家长当然不会选择,就如同结构性失业一样,幼儿园也呈现出一种结构性缺乏的局面。

  那么把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水平搞上去,就成为了破解入园难的一条捷径。教育家熊丙奇建议,在公办幼儿园无法一次性满足入园需求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首先投入资金,帮助民办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使这些幼儿园转变为合格的学前教育机构。政府部门对此也有了回应,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表示,将对城乡民办幼儿园给予多种形式的扶持和资助,引导其提供普惠性服务,让群众可以在缴费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公办园或民办园。

  当然我们还需要一个长效机制,把对学前教育的扶持深化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这样才能真正让学前教育获得和其他阶段教育同等的关注。而完成这一点,取决于地方政府能够真正重视学前教育,甚至把它和教育政绩结合起来。

  本报评论员 牛角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