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此节能减排 “十二五”咋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03:17  华龙网-重庆商报

  本报评论员 刘凤羽

  昨日浏览网页,发现网友跟帖中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也是来看评论的。”这句话主要集中在“国家发改委称‘十一五’减排目标提前完成”一稿上。

  据报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近日披露,“十一五”节能目标有望如期实现,减排目标已提前完成。

  对于曾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解振华的权威表态,舆论顶的少拍砖的多,有网友就说:“看了标题就懒得看内文,直接看评论了。”这引发更多的人跟帖:“我也是来看评论的。”

  事实上,网民们的消极回应,折射的正是铺天盖地的拉闸限电“运动”后,人们对节能减排目标是否能真的完成、如何完成的质疑。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代价却是环境破坏严重、资源消耗过度,这引起各界尤其高层的忧虑,所以“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明确目标。

  但在GDP政绩的发展冲动下,各地并未重视节能减排,“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就未实现年度目标,这加大了后4年的工作难度,到今年前9月,仅京津两地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今年最后一季度,随着最后期限的逼近,在“一票否决”的高压线面前,各地为了完成任务硬指标,就拉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拉闸限电限产的“强制运动”。

  但实际执行中,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却走入停电的歧路。不光高耗能企业被拉闸,非高耗能企业也被拉闸,连居民正常生活用电也被限制。限电限产的扩大化,导致不少地方生产秩序紊乱,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关键是,如此“突击秀”只是完成了任务,却未收到节能减排的预期效果,反倒产生了新的能耗和污染。现实中,不少商家、医院、居民被限电后,大量购买发电机和柴油发电,导致柴油荒;且按下葫芦起了瓢,电力节能的背后是成品油领域形成了新能耗、新污染。

  “能”未节,“排”未减,如此“节能减排”,与中央目标任务背道而驰,这种任务即便完成了,又有何意义?

  如此“节能减排”,最终得利的自然还是地方及其官员,因为任务完成了,自然政绩“靓丽”、乌纱稳固。

  当然,在环保、节能已成社会潮流的背景下,类似施政行为在地方并不少见。过去一年,中国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无一省份缺席,但实际上,全国并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这让人想起各地争建“国际大都市”的做法,是不是同样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影子呢?

  有专家分析,无论消极对待节能减排、突击节能降耗以完成任务还是背后的政绩冲动,都是各地多年来在高速发展之路上埋头前冲不能刹车的结果。

  又一个五年规划即将出台,节能减排还会被重视。如何改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方式,让节能减排不再重蹈“十一五”的覆辙,已备受关注。

  或许,像获授“国际慢城”的江苏高淳县桠溪镇那样,让发展稍微慢下来,让生活节奏慢下来,并反污染、反噪音、支持绿色能源,才是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并最终缓解环保、能源之困的根本之道。

  否则,发展冲动、政绩冲动犹在,到了2015年,各地难保不会又为完成任务形成新一轮拉闸限电、拉闸停电的狂潮。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