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50本《路在远方》陪伴50份人间喜怒哀愁

  本报讯 这几日,报社办公室里最火的就是欧阳胜和他的《路在远方》了,自从昨天本报登出赠送50本欧阳胜亲笔签名的新书后,就有不少读者打热线进来索取。电话中,我们听到了悲欢离合,看尽了人间百态。在他们中间,有送给遭遇亲人变故的男友的,有突然间对生活没有希望、找不到方向的,有学校老师老师想购买送给学生的,也有与欧阳有着相似蚁居经历在生活中挣扎的……不管男女老少,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被感动了,他们渴望从欧阳身上汲取生活的动力。

  第一个打来热线的是62岁高龄的魏老先生。他告诉我们,自己年纪大了,前两个月就住过两次医院,血管里做了七个支架,以后的生活可能会受影响。昨天电话里,魏先生告诉我们,现在的他已经出院了,前段时间原单位需要他,就又回去做顾问。他说:“有人劝我别那么累,但我觉得只要乐观,自己控制生活,配合治疗,就一切都好了。”魏先生看了我们的报道很感动,很想看看他的书,来鼓励下自己。

  长河高中的楼老师很希望能够拿这些书给宏志生们看看。宏志的孩子多是家庭生活困难,却品学兼优的。楼老师告诉我们,孩子们的生活很简朴,但都很乐观,很努力,他们一直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也一直在这样努力。楼老师希望把这本《路在远方》能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坚强。

  胡剑是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名代表,从2006年以来,一直负责杭州助残方面的活动,对残疾人感情颇深。多年志愿者的服务,让胡剑感触颇深。“跟他们处久了,我都觉得他们真的伟大,真的不容易,对生活,咱们都该知足一些。我也是个80后,我们拥有的爱太多太多了,一定要分一些给别人,付出一些给予需要关怀的人”,这是胡剑曾经加入志愿者的初衷,更是对所有同龄人的期待。

  打进热线的董先生与欧阳有着类似的经历,5岁时也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家里兄弟姐妹很多,生活困难。42年来,他在街道纸品加工厂里,从糊纸盒到最后的一把手,期间的辛酸与付出的汗水是旁人无可想象的。董先生说,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最终要的是脚踏实地,做任何事情都要尽自己所能干到最好。“我和欧阳的人生很像,我小时候也做过文学梦,想当个作家,虽然因为种种现实原因不得不放弃,但我还是很想看看欧阳的世界,他也算是间接帮我圆梦吧。”董先生笑着说。

  在我们中间,亦有很多人在不幸中坚持着,奋斗着,如一朵向日葵,努力地对生活微笑;在我们中间,更有许多朋友,在困境的泥泞中,需要关怀,需要鼓励。就让我们一起循着《路在远方》,找寻生命的支柱,生活的方向。

  本报记者 刘栋 本报通讯员 李梦莹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