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近年野猪数量上涨恐成祸患 管理措施仍空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08:22  南方日报
野猪剪影。 野猪剪影。

  不少村民被迫“违法”猎猪,专家呼吁调查全省野猪,制订落实农作物被毁补偿措施

  “如果再不控制,野猪进城将是早晚的事情。”蕉岭县林业局一名工作人员称。

  这不是耸人听闻。今年以来,南方日报记者接到多起野猪伤害农作物的投诉。在长期走访中记者发现,近年来广东野猪数量上涨,仅蕉岭一县,保守估计数量已超2000头。村民备受猪患之苦。

  随着国家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枪支管理的越来越严格,传统的农村猎人在逐渐消失。面对不断壮大的野猪家族,村民们可谓悲喜交加,只能“违法”捕猪。

  专家指出,在保护野猪与保护农作物之间,我省目前缺乏相对的应对措施。应该尽早对全省野猪进行调查,然后制定和落实农作物补偿措施。

  越来越多的野猪为患

  “野猪多了,说明我们的生态保护得好,但也面临农作物遭到频繁伤害的尴尬。”

  眼看着就要成熟的番薯,一夜之间竟被刨出地面,留下一地番薯碎片。看着一片狼藉的农田,蕉岭县广福镇石峰村村民李荣欣备感无奈。在村里,不少村民的庄稼有过类似的遭遇。

  罪魁祸首,是近年来频繁出没的野猪。

  在蕉岭,关于野猪繁盛的话题已被百姓广为谈论。有村民告诉记者,两年前,一名退休老干部在县城郊区散步时,被觅食的野猪撞伤,这成为当地“野猪伤人”的典型。而最新的一个传闻则是,在县城郊区的一座公园里,也出现了野猪脚印。

  “如果再不控制,野猪进城将是早晚的事情。”蕉岭县林业局一名工作人员如此描述野猪繁盛的态势。据其保守估计,目前蕉岭县野猪已超过2000头。

  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野猪在粤东山区曾出现不断减少的趋势。而近年来,作为国家保护野生动物,野猪的繁盛让不少人悲喜交加。

  “野猪多了,说明我们的生态保护得好,但也面临农作物遭到频繁伤害的尴尬。”专门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吴诗宝教授坦言,广东野猪分布在全省丘陵地区,近年来,野猪数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让村民和地方政府在保护野猪和保护庄稼之间难以平衡。

  番薯已经糟蹋了,李荣欣开始担心旁边的南瓜。无奈之下,他只能求助于本村的李育华。今年66岁的李育华是村里唯一的“老猎人”。

  “这头野猪至少在100斤以上。”根据地里的脚印,经验丰富的李育华判断。

  他告诉李欣荣,野猪很聪明,嗅觉也非常灵敏,50米外都能嗅到有人。随后,李育华设计了一套抓捕方案:在南瓜地边埋下几个大钢夹。

  想不到的是,野猪不但没有走入“陷阱”,反而把旁边另一块番薯地也糟蹋了。“老猎人”只好再次扛起土猎枪,与这头野猪展开较量。

  这位有着几十年打猎经历的猎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打野猪是为了致富。如今,头发花白的他肩负起了保卫村里农作物的重任,“野猪破坏性大,繁殖速度也快,如果控制不好,将会带来很大的破坏。”

  寻找两天后,李育华终于找到了那头野猪。不过,他开枪将野猪打伤了,但却没能追上,眼看着野猪逃走了。

  可惜之余,他不断感慨“老了”。

  更让李育华担忧的,没有人继承他的枪。

  逐渐凋落的农村猎人

  随着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落实、枪支的严格管理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合法猎人基本消失,野猪既没了天敌,也没了对手了

  李育华的担忧并非个例,在农村,猎人曾是猪患的“克星”。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野猪频繁出没的村庄,猎人却在不断减少。

  李育华也告诉记者,村里曾经有一支12人组成的猎队。如今有8人已经去世,剩下的4个人,有3人由于年龄原因早已不打猎。而村里的年轻人都选择到城市发展,因此,传统的乡村猎人正在不断失传。

  “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施和枪支的严格管理,也是农村猎人不断消失,野猪不断盛起的原因。”吴诗宝认为。

  根据《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规定》,需要进行打猎的,需要有相关部门颁发的《狩猎证》,但目前除了一些因科研需要可以获批《狩猎证》外,民间猎人则很难获得。

  更为重要的是,1989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实施,从此,野猪成了“三有物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属于禁猎对象。

  这意味着,即使拥有《狩猎证》,猎杀野猪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吴诗宝认为,尽管乡村猎人是不断减少的,但在野猪横行的情况下,不少村民还是遵照传统习惯,“违法”猎杀野猪。

  可以说,农村合法猎人已消失,但乡村猎人却仍存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村民甚至将猎捕野猪作为副业。

  “打猎是我的兴趣,村里人在农闲季节喜欢打麻将,而我则喜欢打猎。”居住在深山的村民钟杨斌告诉记者,过去一年,他就猎杀了两头野猪。而其所在的广福镇,去年抓获的野猪至少有10头。

  “对农村狩猎行为的过分控制,以及对野猪增长的乐观态度,使一些山区农民只能用‘违法’的形式继续人猪大战。”一位野生动物专家告诉记者。

  人猪之战的管理空白

  广东在野猪的数量和管理措施等方面仍是“空白”,只有村民与野猪在斗智斗勇

  野猪越来越多,近年来,虽然很多村民没有猎枪,但也催生了各种应对猪祸的办法。

  村民刘育华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他们会在野猪出入较为频繁的地区挖个陷阱,野猪经过就会掉进去。

  在传统的捕猎方法中,很多村民是购买大钢夹,埋在野猪可能出没的地段,“一旦野猪经过,一脚踩进钢夹里,就很难拔出腿来。”但对于一些大野猪来说,很多钢夹都奈何不了。

  在此情况下,民间上演了很多斗智斗勇的办法———有村民在农田中做一个稻草人,“但野猪的嗅觉很灵敏,根本骗不了它们。”李育华感叹。而在韶关市始兴县香木岭,村民曾一度在野猪出没的时间,到农田放鞭炮吓野猪。

  目前,也有一批“新式武器”上市,如电野猪的机器,在数千米的范围内,野猪只要触电,就会响起报警声音。“野猪肯定跑不了,400斤的野猪都可以电死。”一名销售经理自信地说。

  “很多村民根本不知道野猪是国家保护动物,政府并没有明确干预农民‘违法’猎杀野猪,可以说,各地都是采取‘默认’的态度,而逐渐兴起的猪患日益暴露出野猪管理的漏洞。”吴诗宝说,“目前,广东有关野猪的管理仍然是空白,对野猪总数有多少、对农作物伤害的程度有多大也不清楚。”

  广东林业部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野猪在广东分布较多,算不上是濒危动物,所以一般不会有针对野猪的调查,“国内研究野猪的很少,而广东就更少。”

  吴诗宝认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政府给予补偿。“但真正实施的并不多。”

  在保护野猪与危害农作物的尴尬局面下,吴诗宝建议,广东应该首先组织专家对全省野猪进行“摸底”,然后再详细制订补偿措施。这样才能既保护野生动物,又挽回庄稼损失。(文中村民皆为化名)

  □南方日报记者 胡念飞 见习记者 汤凯锋 实习生 张妙琪 南方农村报记者 刘龙飞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广东 野猪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