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驻滇“雷锋团” 好事做到黎巴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10:57  生活新报

  在解放军驻滇某集团军工兵团,“雷锋灯箱”辉煌醒目,“雷锋歌曲”处处可闻,与“雷锋”有关的历史、建筑和道路等,比比皆是。这个团是雷锋生前所在团队的“姊妹团”,雷锋精神如同基因,融入了团队官兵的血液,虽然历经47年的变迁,却从未改变。没有哪一个偶像,能够这样自然而然地跨越历史,成为代代官兵共同的图腾——除了雷锋。

  

驻滇“雷锋团”好事做到黎巴嫩

  黎以战争结束,官兵们深入附近村庄开展医疗救助 本版图片 孙自彬 摄

  学雷锋遇尴尬

  专家讲解才明白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也日趋多元化,用雷锋精神建团育人,就要冲破现实的藩蓠,才能让官兵成为雷锋精神的传承者。

  一次,团队组织学雷锋小组参加“保护母亲河”活动。为提高效率,还出动了工程机械设备给河道清淤。谁料,在施工现场,有几名包工头却找到团领导,称“部队抢了他们的工程”。无独有偶,当团队派往街道的群众义务服务队,帮助群众免费修理自行车、收音机和理发时,一些修车匠和理发厅经营户却心有不满,甚至借故阻挠官兵们继续做好事。

  官兵们想不通。结果法律顾问的讲解让大家耳目一新:按照市场规则,部队官兵给地方群众提供无偿服务时,无意中动用了国家资源,帮助市场需求方在没有任何支出的情况下获得市场需求,这就违反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则。之后该团投入到了驻地公益事业中,开展的“雷锋在线”、“雷锋扶贫”等服务项目,为群众提供了大量致富和劳动信息。

  “山顶洞人”当了12年

  战士杨定旺担负国防工程设施维护任务后,工作岗位从营区搬到了大山沟里,成了“山底洞人”。在岩壁上,杨定旺写下了一首打油诗:“出洞一片绿,入洞一支烛。荒芜寂无声,但闻野兽嚎。朝起晨雾涌,夜来被子潮。毒蛇设‘关卡’,蚊虫伴长宵。”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杨定旺呆了12年。但他不是来当“山顶洞人”的,通过刻苦钻研,他成为了团队的技术骨干,排除了上百次设备故障,保证设施无一损坏,被军区评为工程维护管理先进个人。

  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在救援小学生蒋雨琪的行动中,战士李虎用手刨开碎石,钻到3米深的废墟深处,终于拉到了蒋雨琪的手。突然,强烈的余震袭来,李虎急忙用双手护住蒋雨琪的头部,20多秒后,剧烈的晃动结束了,两人都安然无恙。在整个行动中,李虎和战友们救出了13名被困群众,抢通了前往“地震孤岛”的“生命线”,团队被中央军委记集体一等功。

  [1]

  领导不是观众 必须身体力行

  “铁打的雷锋流水的兵”,部队每移防一地,都会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刻在雷锋塑像的基座上,挂在连队教室里,印在官兵的笔记本上。每次团班子调整,“学雷锋”都是重要的交接内容。

  学雷锋,领导干部不能站在边上看,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伪装连战士李飞患直肠癌住进医院,原团长贾玉飞三天两头前往医院探望,还利用出差、开会间隙寻医问药,千方百计挽救李飞的生命。原政委覃汉科在参加扑灭玉溪市红塔区的一场森林大火中,被官兵们称为爬山最多、离火线最近、走路最长、休息最少的“四最”政委……

  团队对学雷锋积极分子实行考学、转士官、选拔、立功受奖优先等政策。近3年来,团队树立的30名学雷锋标兵中有17人提职,6人转为士官,15人晋升高一级士官,2人由士兵提干;30人中有17人立三等功,2人立二等功。全团219名学雷锋积极分子,都受到了嘉奖。

  ■海外维和

  “雷锋”走到海外

  

驻滇“雷锋团”好事做到黎巴嫩

  官兵用吊车,顺利帮当地一起车祸村民脱险 孙自彬 摄

  2006年4月10日,以该团为主组建的我国首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开始执行国际维和任务。

  有一次,营里奉命执行工程任务。在返回到离营区500米的一处村庄时,以军给中国营救援分队的安全窗口时间只剩下20分钟了,过了这个时间,回营地就难了。然而,10多名当地村民突然拦住了车队,原来,有几名村民被炸伤了。

  副营长唐尚平果断下令:“迅速下车实施救治。”在救治伤员的过程中,突然传来爆炸声,几百米外扬起了巨大的烟尘。大家都知道,以军的新一轮袭击开始了。

  “要不要停止抢救?”一名战士问。话音未落,唐副营长说:“不行,必须抢救完才能撤离!”

  这时天快黑了,分队只能打开装甲救护车上的灯来照明。11分钟后,最后一名妇女的伤口得到了妥善处理。这时,几十名当地群众站在硝烟中,向官兵们使劲挥手,目送车队远去。

  维和期间,官兵们的一言一行,都映现出雷锋的身影,让不同肤色的人们感受到了雷锋精神的温暖。

  生活新报 实习记者 韩鲁东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