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蔬菜烂地里需要对接高菜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14:00  新闻晚报

  □叶祝颐

  11月30日,四川省彭州市阳镇双林村的标准化示范菜地里,已经成熟的莴苣绿油油一片,长势喜人。看着成片丰收的莴苣,当地蔬菜合作社负责人曹良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由于运输困难,当地已经成熟的万亩莴苣、芹菜等蔬菜滞销。部分菜农的莴苣甚至低至8分钱/斤,也无人来运。 (12月1日《华西都市报》)

  一方面,菜农万亩莴苣、芹菜每斤仅售8分钱,鲜有菜贩上门收购。另一方面,城里人感叹菜价居高不下(我所在城市菜场的莴苣市场价在每斤2元左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笔者注意到,有人把莴苣“冷落”地头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村民种植结构不合理与运输成本上涨。应该承认,莴苣、芹菜在某个地区供过于求,影响了它在当地的销量。油价调整增加了运费开支,影响了蔬菜外销。从当前的能源供应形势来看,油价短期内不大可能下调,但是并不意味着莴苣、芹菜烂在地里的问题无法解决。

  在我看来,种植结构不合理,供过于求的局面可以通过打通流通环节解决。而油价上涨只是运费上涨的一个原因,公路税费过重也是运费上涨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彭州蔬菜销售渠道不畅通与运输费用过高有一定关系。但是,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从12月1日起,全国所有收费公路全部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范围,免收车辆通行费,为畅通蔬菜运输渠道提供了制度保障。在高油价局面暂时无法改变的当下,地方政府应不折不扣落实三部委鲜活农产品免收车辆通行费的通知。

  现在出现大面积的 “菜贱伤农”,当地基层政府应该承担责任。表面上看,蔬菜种植与销售是农民与市场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当甩手掌柜。如果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直接影响到了菜农的利益,政府就应该及时伸出有形之手,帮助菜农在莴苣8分钱一斤与城里菜价居高不下之间找到连接点。如果说菜农种植结构不合理,供求关系把握不准的问题已经显现,需要来年重新调整的话。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基层政府积极有效的工作,避免莴苣烂在田间地头,把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基层政府或许无权对菜农运输给予政策扶持,但是基层政府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帮助菜农开拓市场。比如,积极了解市场行情,组织运销大户外运富余蔬菜,同时对外发布信息,吸引外地商人上门。组织菜农开展莴苣、芹菜的副产品加工(比如莴苣干、莴苣罐头、芹菜罐头)。开展蔬菜储备工作等。从报道来看,农民卖菜主要依靠菜贩自发上门收购,基层政府为何不组织农民主动走出去呢?

  针对蔬菜丰收运不出的困难,彭州市采取了20吨以上运菜车补贴、启动耐储蔬菜气调储备库等临时应对措施,但愿这些措施能解菜农的燃眉之急。总之,只有政府切实负起责任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帮助农民解决蔬菜生产、销售中的实际困难,应对的办法多一点,信息透明一点,才能真正保护菜农利益,避免蔬菜烂在地里之类的尴尬场景重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