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别把“低碳”折腾成形象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14:00  新闻晚报

  □于静

  在过去的一年里,“低碳城市”这4个字在中国远比全球变暖升温更快。河北省保定市,浑身覆盖着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电谷大厦”成为这座历史名城的新地标;山东德州的“太阳城”名声俨然有赛过“德州扒鸡”之势,太阳能路灯立于大街小巷。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姜克隽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 ”(12月1日《中国青年报》)

  “低碳环保”,现如今最流行的口号。打开电视,长腿妹妹款款而来,用柔柔的声音推销低碳手机、低碳炒锅、低碳洗脚盆;走进商场,所有的商品都被打上了低碳的标签,让人眼花缭乱;最令人惊诧的事情发生在深圳地铁上,一群美女当众宽衣解带,穿着三点式热舞,并美名其曰:宣传低碳环保。这不,就连楼下卖包子的老陈最近都赶起了时髦,吆喝着卖“低碳包子”,人问:“你一个卖包子的能和低碳有什么联系?”老陈答:“我把蒸包子的时间缩短,煤用的就少,岂不就是低碳?”食客恍然大悟——终于知道这几天包子为何夹生了。看来,这低碳的口号还真不能乱喊。老陈的“低碳包子”肯定要凉在锅里了,但有一种低碳却越来越红火,那就是“低碳城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仅从数字上看,低碳之风好像已吹遍神州大地,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迎来一个天高气爽,鸟语花香的清新世界。

  然而,依旧灰蒙蒙的天,臭烘烘的水告诉我们,各地所谓的“低碳城市”,仅是一个华丽的肥皂泡泡。类似“烧着高碳的煤,生产低碳的节能灯”的“伪低碳”比比皆是。远的不谈,就拿笔者从事的建材生产行业来说,材料还是原来的材料,生产设备还是三年前的机器,人没变,工艺没变,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没变。但产品进了商场,就摇身一变成了低碳环保商品,公司也被评为“节能低碳企业”。这绝不是几个产品,几个厂家在 “傍低碳”,而是整个行业的“潜规则”。

  由此可见,各地的那些“低碳城市”,除了增加了几个太阳能信号灯,关闭了几个小煤窑,有几个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减排史?更有个别地方领导在不明白何为“低碳城市”时,把“低碳城市”当成了自己的形象工程。不要再折腾了,节能减排关乎人类生存,口号喊得震天响,于国于民何益?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