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内蒙古自治区牧区整合畜牧资源提高抵御白灾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14:54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2日电(记者 张丽娜)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北部牧区11月下旬经历强降雪大风寒潮天气,平均降雪约30厘米,雪灾造成全旗9个苏木乡镇4.76万人口受灾。记者在灾区采访发现,这场提前到来的强降雪天气使得部分牧民生产生活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得益于近年来畜牧资源的整合,牧区群众抗灾能力大幅提高,在白灾面前,牧民从容了许多。

      “最近几年已经不那么怕灾了,以前家底薄,遇灾就等于白干。”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牧民朝鲁说。朝鲁家养了200只羊和10多头牛,好年景一年可收入七八万元。而他家的收入,渐渐不再依赖传统畜牧业,2005年开始,他经营起了家庭旅游点,每年可增加四五万元的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家里的硬件投入也逐步增大,这几年他家仅暖棚建设就花了30多万元,大大增加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科右前旗旗委书记张双泉说,过去草原生态环境差,冬季枯草的高度低,牧民居住分散,过冬牲畜多,一到冬季就容易形成不同程度的白灾,牲畜大批冻、饿死亡。一场白灾可能让牧民倾家荡产,因而草原上有“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的说法。

      现在,随着“围封转移”战略的实施,各地严格执行草畜平衡措施,植被恢复较快,牲畜减少,棚圈条件改善,牧民从分散的嘎查集中到城镇附近,救灾压力减小,抗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牧民阿日木贺西格家原来养四五百只羊,近年来他主动将羊群规模压缩了一半,还积极响应政府保护草场改良牲畜品种的号召,购置一批优良品种牛羊,建起了暖棚。随着牲畜数量减少,草场压力也变小,而他家养的乳肉兼用的三河牛售价高,给他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阿日木贺西格说,过去牧民盼下雪,因为不下雪就是“黑灾”,来年的草长不好。但是更怕下大雪,大雪常常把草场覆盖,羊群无处吃草。他还清晰地记得2000年那场大雪,他家的牲畜死了一多半,连着几年都没缓过劲儿来,这两年雪还在下,但牲畜基本没什么损失。

      近年来,国家鼓励牧区大力发展棚圈建设、规划饲草料基地,以提高抵抗雪灾能力。内蒙古各地牧区也正是按照这样的办法科学养畜,发展避灾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通过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减少农牧业人口、减少草原载畜数量,增加畜牧业产值、增加农牧民收入,力求减少自然灾害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