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看闽南语剧 学闽南语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3日04:00  台海网

  

看闽南语剧学闽南语歌

  

看闽南语剧学闽南语歌

  昨日本报刊发《闽南语歌曲如何再创辉煌?》一文后,立刻引起两岸诸多业内人士关注,纷纷向导报记者提出各类建议。其中,不乏具有操作性的想法。

  闽南语歌曲要摆脱“台湾制造”

  采访过程中,导报记者发现一个现象——— 如今的闽南语歌大量依赖“台湾制造”。对此,台湾唱片经纪人欧修智表示,在他印象中,大陆发表个人专辑的闽南语歌手只有三四人,并且还是因为个人资历较老,人脉较广,才能发片,“最重要的是,大陆特别是福建,没有实力很强的唱片公司,如果歌手要发片,整个流程走下来花费是十分巨大的”。

  知名音乐制作人黄大军也认为,虽然大家耳熟能详的闽南语歌曲都不是来自大陆,但大陆并不缺这方面的人才,他们少的只是表现的机会。

  其实,台湾的唱片业也遇到景气不佳的问题,但仍然有很多华语明星不断发片,再通过发片积累的人气,接戏剧、广告代言等方式来赚钱。不过,这个操作模式在大陆,明显行不通。

  泉州宇翔唱片的乔先生告诉导报记者,泉州有很多大企业,他们一般都会找知名度高的明星,而非草根明星代言,因此本土闽南语歌手,只能另找出口。

  乔先生向导报记者介绍了目前公司正运作的两个案子。其中一个案子是包装7岁到15岁之间的小孩,帮他们培训、拍写真、灌唱片,制作经费由小孩的家长承担,平均每人2万元人民币左右,最后录制成一张拼盘合辑。另一个案子是包装成人组合,由某茶行出资30万元,如果组合运作能够盈利,那么茶行可以抽取30%的金额。

  这种闽南语歌发展的新探索模式,主要是为了减轻唱片公司的资金压力,让唱片公司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来推广闽南语文化。

  而在厦门,目前各大中小学也在做有益尝试,通过开展 “读册歌”(闽南语儿歌)活动,落实“从娃娃抓起”的根基大业,这也让众多台湾业内人士非常看好。

  学港剧推广模式超越粤语歌

  而在闽南语歌曲业内,“超越粤语歌”,并不是个新鲜话题:同样是区域性语言,语言的基础数量上多于粤语歌曲的闽南语歌,不管是传唱范围还是影响力,都远逊于粤语歌。

  多次担任 “超男”、绝对唱响等选秀赛场评委的台湾音乐制作人包晓柏,也曾经多次参加闽南语歌曲评比。在他看来,香港歌手并不比台湾歌手实力强,“这是一种文化被接受的过程。很多内地不说粤语的歌迷喜欢粤语歌曲,主要是他们接受粤语歌曲前,已经被港剧、港片所感染。他们就会去学粤语对话,影视作品比音乐作品对一种文化的推广更为直观。因此闽南语歌曲也应该结合影视剧作来推广。”

  台湾音乐制作人吴梵也认为,虽然现在唱片业不景气,但并不需要过分悲观,如何包装好CD,才是最需要下工夫的地方。比如,可以把CD做成限量的精品,作为赠送给朋友的礼物,其中收获的感动,是听MP3所无法达到的。

  其实,当今闽南语歌坛“两个版本”的歌后,市场操作都非常成功。江蕙在台湾歌坛的影响力不必多说,其发行的闽南语专辑不但可以狂卖300万张,更是获奖无数。而活跃在厦门歌坛的陈飞,推出过6张闽南语专辑,还主持闽南语节目。凭借对闽南语歌曲的执著和可见的成绩,陈飞是各类闽南语歌曲大赛的嘉宾。

  说到闽南语歌曲,陈飞也感触万分,她认为现在一些闽南人对闽南语歌的认识还有误区,“闽南语歌曲以前多数比较悲伤,这是一个传统风

  格。其实时代在进步,我在创作闽南语歌曲时加入了许多流行元素,演唱风格也不断在突破。”

  图1:台湾闽南语天后江蕙

  图2:大陆闽南语歌后陈飞

  导报记者 张燕娟 杨思萍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