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让孩子失去了感受美的能力

  “吴冠中的画中心思想是什么?”浙江美术馆讲解员被小学生的问题“雷翻”了,也让在场的一些美术工作者颇感尴尬(见今日《钱江晚报》D1版)。

  艺术作品,不一定要有“中心思想”,没有“中心思想”的艺术作品也有它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美”,比如由线条、色块等构成的韵律、节奏等等,由眼到心,能让观者受到美的熏陶、感染,感动,就是绘画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音乐、舞蹈等都应作如是观。

  那么,小学生为什么一定要问“中心思想”呢?“中心思想”是学习语文课文过程中一道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重要的环节,不讲语言的美感没关系,不讲中心思想就是“政治不正确”,即使是朱自清的《春》这样的课文,有的老师也要给课文加上某种“积极”的政治色彩,好像欢快、明亮的心境,琅琅上口的语言还不够积极似的。

  一些当代艺术,如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或者边缘艺术刚出现时,几乎到要遭到“看不懂”的指摘,其主要原因,也是这些艺术作品没有提供人们所习惯的“中心思想”,让观者期待落空而陷入茫然。

  “文以载道”是传统文论的主流,文章只是一个容器,若不载道,文章本身的美就没有价值。为文章而文章,为艺术而艺术,历来都是遭贬斥的,是末流、末技。几千年这样训练下来,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只知有“中心思想”,不知有“美”,似乎离开中心思想就无法思考,无法感知外部世界。长期受“中心思想”的教育,孩子们对美的感知、感受能力渐渐被麻痹、被阉割,想象力、幻想力几乎丧失殆尽。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核心与源泉,创造力的下降,是国民素质最严重、最令人忧虑的下降。但很多人认为想象力、幻想能力是空洞的、没什么“用”的东西。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