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川道孚草原火灾续:当时灭火工具是铁锹扫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8日05:39  南方都市报
战士在演示灭火扫把。 战士在演示灭火扫把。

战士银磊左边的深涧,就是战友牺牲之地。南都记者 孙旭阳 摄 战士银磊左边的深涧,就是战友牺牲之地。南都记者 孙旭阳 摄

  ■ 四川道孚草原火灾追踪

  四川甘孜道孚县鲜水镇孜龙村呷乌沟,12月5日下午3时10分,银磊看到,他的一二十个战友正在山坡上行进,突然,一阵狂风吹来,山底爆燃起大火,像一把巨大的刀,从地表下劈出来,掀起十几米高的火浪,两三秒之内,横扫整个山坡。之后,山坡上青烟渐熄,不见一人。

  银磊就此失去了15名战友。7名当地群众和林场职工也一同遇难。目击者称,一阵狂风吹燃了山坡底的余火,让山坡上的人无处可逃。

  山坡斜度足有六七十度

  昨日下午4时,银磊再次来到他当时站立的山坡时,不时往坡底探看。坡底,是一条约50米的深涧,涧的另一边,也是一个山坡。银磊的15个战友,就在另一个坡上走完了人生最后几步。

  远望去,两个山坡斜度足有六七十度,上边覆满黑灰,就像长期吸烟者的两片肺叶,附在大地上。风又吹来,灰烬乱舞,迷入人眼,钻心疼痛。

  12月5日下午3时10分,甘孜军分区某营的62名官兵,刚扑完银磊脚下右山坡的火后,分出20来人赶往左山坡,准备绕到坡底涧下灭火时,意外发生了。

  这支队伍的领队者,为该营政治教导员李列。他的遗体后来被运到营地后,战友们帮他擦洗面庞后,才勉强认出。

  该营三连四班班长侯晓伟记得,当天下午1时40分,他们接到命令,赴鲜水镇孜龙村呷乌沟灭火。李列还做了一分钟的现场动员,说“火情就是命令”。

  灭火工具是铁锹扫把

  在道孚县,包括驻军在内,多个部门都承担灭火任务,进入冬季防火期后,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值班室,监控火情,并调配各种力量投入火场。该营的营地离那天的火场很近,让他们成为进入现场的第一支力量。

  他们的灭火工具是铁锹和灭火扫把。扫把铁制,下扎数十条耐火的橡胶皮,用来扑打火焰。战士的皮带上,还系着防毒面具和水壶——— 事后,这成为辨别尸体军民身份的标记。

  当战士们到达火场后,着火的只有右边山坡。62个人分成两个梯队,从上下两个方向夹击火场。银磊说,山坡上草只能没踝,火苗也很低,“我们没觉得这个有啥危险。”

  一个小时后,火势基本控制。当余火扑灭得差不多时,李列嘱咐第二梯队继续监控右山坡,他带着一二十名战士,出发了。

  火浪瞬间吞掉整个山坡

  3时10分左右,风突然刮起来了。战士银磊说,像一阵龙卷风。鲜水镇副镇长刘华说,像一股狂风从两栋高楼间刮过“很猛”。

  这时,银磊看到山脚下有浓烟冒出,并有灌木噼噼啪啪的燃烧声。“坏了!”浓烟处,随风声,传来女人的哭喊。

  鲜水镇党委副书记祝继双正在银磊脚下不远处,这时,他能看到对面坡上有10来个人,有战士有老百姓,就大喊:“快跑呀!快跑呀!”其实,祝继双还不知道那群人有20多个。

  山坡上的草很浅,但坡底山崖内,灌木丛和长草却高过成人,风借火势,就像森林大火一样可怕。

  但他的话音未落,火浪眨眼间就吞掉了整个山坡。除了烟火,他什么也看不到了。一分多钟后,祝继双发现浓烟渐散的坡上,没了人影。

  逃生成功的战士郜振蓬告诉媒体,他是队伍最后边的三个战士之一。大火扑来时,他身边一个战友耐不住火烧,一松手,滑入崖底遇难。另一个强忍着火烧,跟着他冲出火场,双手皮肤完全脱落。

  多数伤员都只能靠背和抬

  12月5日中午12时左右,道孚县鲜水镇副镇长兼武装部长刘华在城区,远远地发现孜龙村一带冒出浓烟,就赶紧向领导汇报。他得到的回复是马上去现场探查火情。

  道孚县位于川西北,县里7546平方公里,人口不到5万;鲜水镇84平方公里,人口2700多人。农民们半农半牧,每家都养有奶牛用来喝酥油茶。每到冬天,那些山坡上的荒草,便是奶牛们的口粮。

  鲜水镇副镇长布姆确是藏族人,在她的记忆中,牧民们世世代代都离不开草,也自然很熟悉草原的火灾。

  布姆确说,去年该县也有一场火灾,比这个更大,但并未造成人员伤亡。究其原因,是那阵猝不及防的大风,吹开了已被基本控制的余火。

  当大火烧起来时,布姆确和十几名同事有的在扑火,有的在给救灾军民送水。当浓烟散去,他们和战士们一道,冲到了山崖边。崖底,横七竖八地躺着很多人。

  下到崖底的副镇长刘华第一个遇到的,是一个战士,他衣服尽被烧毁,浑身都是烧伤,刘华都不知道如何搀扶他,见他臀部还没被烧到,就托着臀部往上送。

  这是唯一一个靠托和扶上去的伤员。其余的伤员,就只能靠背和抬了。战士们将迷彩服脱下,缠到灭火扫把上,做成简易的担架,一组两个人往上抬上几十厘米,交给另一组。

  就这样,为救出一个人出崖底,就需要八九十个人组成这样的小组。

  当真正的担架来了之后,能抬的就只有遗体了。也有遗体是被背出来的,活着的战友把面目难辨的战友用武装带扎在自己身上,背上山坡。

  侯晓伟就背过。他说,他无法形容背战友的感受,更无法描述他在崖底见到的景象。

  镇干部刘华说,那些死去的人,都被烧得面目难辨。他们在灰烬中,还摆着临死前的姿势,有人仰头张嘴,像是在喊话;有人曲肘探腿,想要奔跑。“我不能再说了。”刘华擦了擦眼角。

  或许可选择更稳妥方法灭火

  大火刚烧起,镇干部祝继双就开始拨打120和119,前者占线,后者没打通。他最后拨打了110。

  “我敢肯定我是第一个报警的人。”祝继双说。

  当地一个干部说,在道孚县,119因为“人数太少”,一般只负责城区内的火灾,森林和草原火灾由乡镇政府和林业部门等处置,县里也可以请军队援助。

  鲜水镇政府大院内,和该营的营地一样,都放有灭火拖把,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按照鲜水镇党委副书记祝继双的说法,他们灭火,一般是跟在火线后,扑灭明火,防止其蔓延。对需要保护的居住点和森林,才会采用建立隔离带等方法。

  在12月5日下午,让祝继双焦灼的是,一旦火势漫过左坡,将迫近附近的一片森林。

  事件发生后,人们都停止了灭火,转而救人。火灾在第二天,由森林武警等部门灭掉。

  当地一位曾在林业部门就职的人士说,12月5日,也许军民可以选择另一种更稳妥的办法,去接近坡底的余火。

  “这是一个典型的喇叭口地形。”这位人士认为,左右坡之间的那道山崖很深很长,开口又大,当风从开口吹进后,马上就会加速,激发火势。

  迎头灭火更是大忌。在他看来,人们踩着尚未过火的山坡,迎面走向余火时,命运已不由自己掌握。

  最新进展

  15遇难战士

  已进行DNA比对

  其所在部队获200万元慰问金

  南都讯 记者孙旭阳 昨日,四川省甘孜军分区负责人表示,在5日火灾中遇难的15名战士都进行了DN A比对,以确认身份。同时,中央军委有关部门昨日也派员赶到道孚县,慰问烈士所在部队。

  昨日下午2时,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和四川省相关领导,来到甘孜军分区某营营区,向官兵表示慰问和赞扬,四总部和四川省分别颁发该部100万元慰问金。

  据甘孜军分区负责人透露,15名牺牲战士的遗体都要与家属进行DN A比对,以确认身份。昨日凌晨,15名战士遗体被送往临近的康定县体育场。今明两日,在家属全部赶到康定后,将进行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悼会。

  对于该次起火原因,道孚县委表示,公安、林业等多部门组成的工作组仍在调查之中。

  南都记者 孙旭阳 发自四川道孚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四川 火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