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8日电 题: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聆听中国人权事业的前进足音
记者 吴小军、华春雨、崔静
“无名氏”,是陕西西安司法和民政部门对近期一起交通事故中死者的称呼。与有些人使用这个称谓时可能带有的轻视意味不同,西安各部门此次使用这个词汇是在为一个暂时无法判断身份的受害者争取应得的权益。
西安市长安区民政局日前作为一名车祸中死亡但无法确定身份男子的“代亲属”,向肇事司机陈某及两家保险公司索得总额25万余元的赔偿。实际上,在辽宁、河北、陕西等地近来的司法实践中,都曾经出现过由民政部门代替“无名氏”维权的案例。
上海社科院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刘杰说:“没有维权主体的人在中国正受到政府的主动帮助,权益得到保护,这表明中国各级政府真正在把对人权的尊重付诸行政和司法实践当中,而这也让中国当前对其他人群权益的重视和保证程度不言自明。”
“以人为本”:构建新时期中国人权保障核心理念
2010年初冬时节,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禅寿老街上,青石铺就的街面洁净如洗,两旁砖垒的沟渠里水流清澈,临街的店铺都已开门。50多岁的女店主王英正坐在自家的小吃店里等客上门,由广东佛山援建的小店后面就是她温暖的新家。系着白色围裙的王英说,开张不久的小店生意不错,希望今后的日子能像墙上挂的两串红辣椒一样红红火火。
她告诉记者,自家的房子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没有了,就像这个羌族、藏族、汉族聚居的小镇上其他人家一样。然而地震过去仅仅两年多,政府组织的援建队伍不仅帮助这里的百姓建起崭新的家园,还让这个震前充斥粉尘、黑烟和污水的山区工业镇,变成如今的生态文化新城。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不仅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让全世界为之牵挂和神伤。
地震发生后,中国展开了迅速有力的救灾行动,做出了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使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和灾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的决定。
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截至今年9月28日,四川灾区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29700个重建项目已开工99.3%,完工85.2%,概算总投资8613亿元,已完成7365.9亿元,占85.5%,圆满实现9月底前完成投资和项目85%以上的总体目标。
人权研究专家、外交学院联合国研究中心主任江国青说,不只是在汶川地震灾区,在此后接连而来的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中,中国党和政府举全国之力做好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这充分反映了国家对人权,特别是灾区人民人权的高度重视。汶川的重建,两年就基本完成了三年的任务,而且灾区重建还配套了医院、学校等其他民生设施,考虑了劳动力就业等问题,这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最好诠释。
这种努力在应对2008年底开始肆虐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也可见一斑。与一些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民众收入减少、消费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相比,中国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了9.8%和8.5%;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102万人,超过了年初确定900万人的就业目标,社会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江国青说,在一系列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面前,党和政府首先考虑的是以人为本,这是中国在人权观念和人权建设事业上取得的重大进步,切实落实了2004年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庄严承诺。
民主政治:探寻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
今年3月14日,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按下表决器,亿万中国百姓关注的选举法修正案获得通过。新修订的选举法明确规定取消城乡差别,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城乡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
中国政法大学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所齐延平教授说,选举权是民主政治上的基础性、起点性的权利。新修订的选举法标志着国家在民主和保障人权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为减少重大刑事错案的发生,避免公民的合法权益受侵害,中国5个司法部门今年5月底联合发布两个新规定,力求从执法源头和基础工作上把好证据关,从而减少刑讯逼供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防范冤假错案。
除此之外,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明确要依法严格控制死刑适用,之后又出台司法解释进一步规范有关死刑案件的审理程序,并出台司法解释防止审判“个人专断”,出台新规严惩“问题法官”。
国务院新闻办今年9月26日发表的《2009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介绍,从去年1月至今年3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了25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通过了18件,修改了选举法、邮政法等8部法律,进一步加强了人权的立法保障。
网络的发展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中国网民人数已达4.2亿,互联网已成为中国公民网络问政、建言献策、互动交流和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式。
国新办主任王晨在10月举办的第三届北京人权论坛上说,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中国公民自由表达言论的渠道得到拓展,互联网成为中国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改进工作的重要渠道。
而在互联网世界之外,中国的传统媒体也在不断加强新闻监督,并越来越注重报道来自民间的声音,在中国报纸的版面上,越来越多身份为市民、农民工等普通人的声音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认为,人权的理想、目标、价值、原则是普遍的,而实现人权的道路和模式却因各国国情不同而不同,各国只有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符合本国人民要求的发展道路,才能切实使人权事业取得可持续的进展。”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董云虎说。
民富国强:让每个人都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今年10月10日,当著名导演陈凯歌将一座冠军奖杯捧到两袖空空的23岁北京男孩刘伟面前,这个用自强与坚毅征服了全国上千万电视观众的断臂钢琴师腼腆地低下头,泪水盈眶。
在上海东方卫视近期持续热播的大型真人秀节目“中国达人秀”中,双臂截肢的刘伟坐在过高的临时凳子上,脚趾灵活地弹出一曲曲流畅优美的钢琴曲。当评委问他怎么做到了这一切,刘伟的回答令无数人感动落泪:“我觉得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相信梦想,相信奇迹。在中国,越来越多像刘伟一样的“小人物”有了展示自己的“大舞台”。在“中国达人秀”、“星光大道”等一批走红荧屏的电视选秀节目中,越来越多从普通老百姓中走出的“民星”开始成为节目的主角。他们的成功,也将中国电视一步步引入“平民秀”时代。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智锋说:“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有一种心理饥渴,人们渴望成功、渴望幸福、渴望获得尊重和认可、渴望有尊严地生活,这是一种基本诉求。”
为此,中国政府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未来五年以民生为核心,实现“两个同步”,即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将民生问题提高到幸福与尊严的层次,这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再次体现。
中央党校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张晓玲说,“民富”目标的提出,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区域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性转变,意味着我们国家对人权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出了更庄严的承诺。